我知道了
走进文学名著里的“草房子”

本报记者 郭 瑞  通讯员 陆 舰

《草房子》是无数中国孩子的经典童年读物,但很少有人知道作品中油麻地小学的原型是作者曹文轩的母校——已经废弃的盐城市盐都区周伙小学。如今,这里按照作品中描述的场景“修旧如旧”,被打造成“草房子儿童主题乐园”,成为了热门旅游景点。不久前,盐城市实验小学的同学们来到了这个“不一样的校园”,他们边走边看,仿佛走进了书中的世界,也走进了小主人公纯真的内心世界……

“快看,那有个小卖部,不会是杜小康家的小卖部吧?”“那面墙壁挂着的鸽子笼,真的是桑桑用碗柜做的吗?”还有池塘小桥、浸月亭、秦大奶奶的小屋……当这些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一一呈现在眼前,让同学们找到了“穿越”的感觉。看着池塘里游来游去的锦鲤,六(19)班张子悦联想到桑桑为学渔船上的人用网捕鱼,把家里的蚊帐剪开做成一张渔网,在小河里捕捞的情节。“桑桑虽然调皮,但他是个聪明好学、敢想敢做的孩子。”

校园里最引人注目的是灰砖房的房顶上都覆盖着厚厚的茅草。“这些可不是一般的茅草。”六(20)班杨智杰记得书中是这样描述这些茅草的:“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是阳光下闪闪发亮的地方,因为那是用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那茅草受海风的吹拂与阳光的暴晒,一根根长得很有韧性,非常结实也不容易腐烂。阳光一照,茅草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而且屋子里冬暖夏凉……”读小说时,杨智杰无法想象那是怎样一种神奇的房子,他很庆幸能够来到这里,“曹文轩伯伯从小生长在农村,所以才能写出这些生动有趣、让人温暖的文字,我们也应该像他一样在童年里多体验生活。”

“叮叮当当……”忽然,一串清脆的铃声响起——有人好奇地摇动了桑校长办公室门前的铃铛。“上课了!上课了!”同学们仿佛真的成了油麻地小学里准备上课的孩子,陆续走进了并不宽敞明亮的教室。斑驳的黑板、砖头铺成的地面、只有一块板四条腿的课桌……六(12)班肖力坐在曹文轩曾经坐过的位置上,感受着大作家童年的气息,不禁想起了自己上课的教室,“在如此艰苦的环境里,走出了像曹文轩这样的大作家,而我们从小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中,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