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走,一起去“学农”!

本报记者 宁 靖  通讯员 高大庆

“走,去看看我们‘承包’的菜园!”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六(3)班的冯唐敏熟门熟路地在前面领路,原来校园深处还“别有洞天”:走着走着,一片生机盎然的农田出现在眼前。油菜花迎风摇曳,藕塘中心小学的少年农学院满眼是春日好风光。

沿一面水墨画绘就的二十四节气墙向前,就来到了“农具小木屋”。屋内陈列众多农具,向参观者诉说春种秋收的辛劳。每一件农具旁都挂着同学们制作的说明卡片。“为农具制作‘身份证’,给我们普及了不少农业知识,怎样使用工具除草、割麦、打谷……不学不知道,原来‘农耕’里有这么多学问!”六(6)班的丁雨凡这样感慨道。

在少年农学院,土地被小栅栏分成许多块方桌田,以班级为单位种上各种蔬菜。“别的学校开学仅有典礼,我们学校开学还有‘播种仪式’。”六(2)班的李姗锦说。每学期开学,校长都会在仪式上分发给每个班启动资金,用来购买农作物的种子。回忆当初播种的情景,李姗锦说:“别小看这块地,挖坑、铲土、耕种……这些作物由大家一手照料,它可是重要的‘班级财产’。”每周的劳技课,基本都是大家的“学农课”,农学院到处可见同学们劳作的身影。韭菜、大蒜、卷心菜……这几个学期,地里的农产品收获了一茬又一茬,李姗锦也对栽种过的作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帮妈妈挑韭菜时,我会先掐一下它的根部,判断韭菜的新鲜程度。嫩韭菜适合用来炒,老韭菜包饺子更好吃!”

最为难忘的还属丰收的喜悦。冯唐敏还记得四年级时,班级在农学院“承包”的萝卜田到了收获季,全班一起去拔萝卜的画面。“看着开学时播下的一颗颗小小种子慢慢长大、结出果实,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学校用这种方式让我们知道种植不易,真可谓‘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栽种过程中,六(4)班的钱泓光带领班上的男同学主动承担起扛水管浇灌这类“力气活”,虽然“累了胳膊”,但他坚信这促进了集体的团结。在农学院当了几年“小菜农”,钱泓光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热爱自然,尊重劳动,敢于承担,是少年农学院给我上的最好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