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江苏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工作纪实
聚力脱贫攻坚 精准施策帮扶

据经济日报讯  灌南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2个重点帮扶县之一,“十三五”期间,该县共有省定经济薄弱村28个,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28020户74307人。江苏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立足全县实际,全身心投入灌南发展,坚持“调研与走访齐步走,;项目和效益齐步走,项目筛选更精准;软件和硬件齐步走,载体建设更精准;学习与互动齐步走,队员管理更精准”的“四个齐步走、四个更精准”的帮扶思路,稳步实施帮扶项目。2018年,该帮扶工作队累计实施帮扶项目45个,到位资金2400万元,积极协调其他资金6000多万元,全县最后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当年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初入灌南,为确保扶贫对象识别更精准,全体帮扶队员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全面细致走访调研了6个村,实地走访1000余人,掌握了帮扶村的第一手资料。主动与队员派出单位联系,对未派队员的12家后方单位,指定6名队员分别担任联络员,定期向后方单位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并争取更大支持。截止2018年底,6个挂钩帮扶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18万元,达到江苏省脱贫标准。

“五方挂钩”帮扶协调工作队队长介绍,在扶贫项目筛选实施过程中,工作队始终坚持“三个优先”以保证扶贫项目筛选与镇村产业规划“齐步走”,从而达到精准扶贫。首先是产业项目经济效益优先。即配合该县开展的“热爱灌南、奉献家乡”主题行动,在返乡创业的大潮下,集中实施了南房村、陈刘村、苏口村、头庄村四个“返乡创业园”工业厂房项目,具体进驻项目均已签约,保证厂房建成即达效。与国企上市子公司苏州园林公司合作建设千亩苗圃基地,与本土龙头企业万年达集团合作建设万年达现代农业产业园,切实保证了项目收益的长期性;其次是民生项目社会效益优先。实施了陈刘村、头庄村、南房村、许圩村、金星村道路改造及亮化、绿化项目,新建了南房村、金星村、苏口村村部及文化广场项目,改造提升了陈刘村、许圩村、头庄村村部,联系南京、苏州等相关单位捐资捐物助学达300余万元,保证了群众最迫切、最需要的项目以最快的速度落实到位;再者是公益项目示范效益优先。队员积极行动,多措并举引进公益项目,在省定经济薄弱村利用重要节日开展关爱慰问活动。对接省委办公厅、省交通控股公司、苏州姑苏剧团等单位灌送教育、医疗、演出等19次,直接受益5000余人,充分发挥了公益项目的示范效益。

为使帮扶工作确实取得成效,工作队创新模式,如“消费扶贫模式、帮扶合作模式、党建共建模式”。即针对灌南农产品质量优、价格廉,但销路不畅的实际情况,全体队员既当帮扶员又当推销员,兢兢业业当好“店小二”;与后方单位签订协议,利用集团的自身知名度和销售渠道,并以承办大型会议为契机,将灌南优质农产品向外推介;结合16家后方单位的实际情况,改变扶贫就是给钱要物的惯性思维,与多家单位签定了消费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新建改建村部为契机,为每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设立了10万元党建资金,由工作队员牵头,按照县委“六个一”标准,组织经济薄弱村与队员后方单位开展党建共建活动以及对村部内外场所进行高标准、规范化建设等等。

江苏省委驻灌南县帮扶队临时党委委员(纪检委员),灌南县汤沟镇党委副书记、金星村“第一书记”王小荣告诉记者,精准扶贫不是一句口号,“第一书记”不是一顶帽子。在金星村,帮扶队根据本村发展实际,确立了“帮扶项目条件不成熟不上;盈利模式没把握不上;资金风险大不上;没有发展潜力不上”的“四不上”工作原则。经过半年多与村民、村干部、镇党委政府,与县相关职能部门充分沟通、协商,反复论证,及时转变思路,创立了“政企”联合帮扶模式,确定了千亩精品苗木基地项目和稻渔综合种养项目两个产业扶贫项目。通过企业自筹、政策扶持、村集体参与等方式,发展现代农林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推动精准扶贫,确保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取得如期成效。

今年,灌南县帮扶工作队将围绕深化消费扶贫方式,让更多特色产品走出“灌南门”、锁定重点帮扶群体,让更多帮扶资金用在“刀刃上”、协调统筹帮扶资源,让更多薄弱镇村增添“新动能”、强化工作推进力度,让更多帮扶项目走上“快车道”这四个方面,推进产业扶贫、强化就业扶贫、做大金融扶贫,全力做好“开发式”扶贫;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帮扶政策,着力做好“救助式”保障;努力巩固经济薄弱村收入、增加低收入农户收入、加强扶贫政策宣传,以更精准、更有力的举措,更饱满的工作激情,决战决胜的信心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魄力,为今年灌南全县脱贫摘帽多做事、做好事、做实事。

(刘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