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新型冠状病毒来了,我总是反复测量体温……

新型冠状病毒来袭,每个人的反应都有所不同。有的人总觉得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各种身体不适,比如咽喉疼痛干痒,偶尔咳嗽,头痛头晕,疲乏无力,没有食欲,胸闷憋气等。于是,反复测量体温,发现体温不高,稍微放心些,马上又想到有的科普文章所介绍的,有些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人体温并不高,便感觉咽喉似乎更加疼痛了,头更晕了,全身更没劲儿了,呼吸也更不顺畅了,更加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若是再量体温,发现体温还是不高,更加觉得自己的推测是正确的,于是戴上口罩,心惊肉跳地直奔医院了。

上面描述的情况,极有可能不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而是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躯体化反应。这样的人到医院后,医生往往很快能识别出来,会吩咐他回家,但他可能会不乐意,还有可能会对医生极度不满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2.1 如何识别身体的不适是躯体化反应还是感染后的症状?

①躯体化反应通常是出现单个部位或系统的身体不适,比如仅出现咽喉疼痛干痒,或者仅出现头痛头晕,或者仅出现疲乏无力,或者仅出现胸闷憋气等。②当对身体不适的关注度下降或心情愉悦时,这些躯体化反应的身体不适会消失。比如看电视看得高兴时,就不觉得头晕头痛了,或者有自己感兴趣的食物时,食欲会明显好转。③躯体化反应产生的身体不适持续时间比较短暂。感染病毒后的身体不适通常持续时间长,而且会有加重的趋势。

2.2 为什么会有躯体化反应呢?

产生躯体化反应的原因目前并不明确,而且躯体化反应的确是个体感到身体不舒服,并非装病。其可能的原因有:

①生物学的原因。即体质因素,某些个体更容易感到疼痛等身体不适。②环境的影响。家庭或工作的氛围会影响个体的感受,包括身体的感受。③性格特征。神经质个性,向外关注比较少,对内关注比较多,因此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体上,进而对身体感受更加敏感。④情绪的不表达。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恐惧、担忧、害怕通过身体的不适来表达,而不是通过情绪来表达。

2.3 如何应对躯体化反应?

①接受事实。认清自己只是恐惧、害怕、担忧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但不一定是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②合理表达情绪。用自己能接受的方式合理地表达不良情绪。比如可以采取倾诉、画画、写日记等方式,还可以拨打心理热线。③积极调整情绪。发现自己的不良情绪并合理表达后,还可以积极地管理这些不良情绪。比如,理性思考自己不良情绪的来源,改变自己的错误认知;又如,行动起来,做些有意义或者令人愉快的事情(如锻炼、听音乐、看书等),让自己开心起来。④寻找社会支持。让好友来分享心得体会,包括自我防护和调整情绪的方法,向他人寻求帮助,共渡难关。⑤积极冥想。结合冥想技术,想象自己的身体不适被逐渐装入了一只气球,气球慢慢胀大。最后,气球被装满了、爆炸了,所有的身体不适也随之消失了。

当然,如果这些身体不适反复出现,时好时坏,甚至已经困扰到我们的生活,可以向精神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