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红领巾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本报记者 张玫莹  通讯员 卢冬红 刘 剑 王晴雪 吕明婕

“橙子皮是湿垃圾。”“矿泉水瓶应该丢进可回收垃圾桶。”……“六一”儿童节当天,常熟市实验小学六(1)班的庆祝活动正热火朝天地举行,小主持人张马莉带领同学们闯关“虞山18景垃圾分类小游戏”。18个景点分别代表18个关卡,每关需分类4组不同的垃圾,每位同学都顺利通关!

5月25日,省住建厅联合省生态环境厅、省文明办首次发出生活垃圾分类倡议书,倡议广大城乡居民共建共享生态环保生活。全省各地中小学同学积极响应号召,并在学校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中不断强化绿色环保理念。

在无锡市雪浪中学七(1)班5月29日的“‘圾’遇新风尚”主题队会上,垃圾分类网络调查组的同学向大家公布了垃圾分类认知度社会调查结果:109位参与调查的热心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达到100%,大部分居民认同并愿意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而社会观察组同学在雪浪社区分类垃圾投放点“蹲点”两小时的过程中发现,28位前来扔垃圾的居民只有9位投放正确,很多居民在迟疑后选择随意投放,有分类习惯且准确投放的居民较少。总结原因,彭程认为:“居民环保意识淡薄、‘嫌麻烦’是影响垃圾分类实施的主要原因,而缺少相关知识、无专业人员引导也是原因之一。”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队会上还科普了纽扣电池、废球鞋等垃圾错误投放造成的后果。得知一些生活垃圾可以在垃圾焚烧发电厂再利用于发电,宋子扬感叹:“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正确投放垃圾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二次利用,何乐而不为呢?”

了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同学们开始争当践行者。在“废纸宝宝旅行记”活动中,常熟市实验小学三(4)班陈琢将旧报纸和用完的草稿纸都捐了出去,并将换来的厕纸放在学校卫生间供大家使用。在家时,陈琢会和家人一起按时将垃圾投放至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常熟实行垃圾分类规定后,我们的校园、社区变得更干净了,大家也更文明了。”东台市实验小学一(1)班周易成在班会课上知道垃圾可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4类后,便和姐姐一起将家里的垃圾桶贴上标签,升级为分类垃圾桶,还督促妈妈分类投放垃圾。“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环保酵素体验活动,通过丰富的社区活动提高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寻访完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后,无锡市雪浪中学七(2)班朱鑫源向街道提出了自己对推行垃圾分类的建议……我省各地中小学同学们正用自己的行动引领着垃圾分类新风尚。

左上图为常熟市实验小学开展“废纸宝宝旅行记”活动。
左下图为无锡市雪浪中学七(1)班召开“‘圾’遇新风尚”主题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