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小发明“诊治”家庭“隐性”漏水
扬州一初中生闯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

本报记者 周 琳  通讯员 姜亚芹 杨发宽

 

关上水龙头,“墙体”里的水管发生漏水,传感器感受到水压变化,报警灯随即亮起并自动关闭水源。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九龙湖校区七(10)班刘万沁向记者演示着“家用漏水保护检测器”的工作流程。这一发明解决了家庭埋在墙体中的水管漏水检测难的问题。前不久,第31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推荐参加国赛项目名单公示,全省中小学共有14件作品参加国赛,刘万沁是扬州市唯一入围的初中生。

刘万沁从小就喜欢观察、思考。老式电饭锅煮粥时粥漫溢到桌上,她思考如何利用漫出汤汁的重量来切断电源,发明了电饭锅防溢器;夏天,她发现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再次吹到摇头电风扇的风,于是结合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发明了可调节摇头幅度的电扇。这次发明“家用漏水保护检测器”,则要从爸爸的“抱怨”——“马桶水箱橡皮圈老化漏水,一个月水费多交了60元”说起。“这等于一个月浪费了20多吨水!但这种漏水的情况很难被发现,怎么办?”查找了市面上现有的防漏水产品,刘万沁发现性价比一般,所以她决定自己动手解决。

由于发明涉及到一些流体力学的知识,刘万沁便经常泡在图书馆里、做科学老师的“小尾巴”,努力掌握所需的理论知识。为了确保传感器的准确性,她做了许多次实验,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常常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误,整个实验就要从头再来,但她没有放弃。

虽然漏水保护装置已经获得第31届江苏省青少年活动创新大赛最高奖“培源奖”,但刘万沁并没有止步。“得奖不是终点,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初衷。”在最初发明时,刘万沁想解决的问题过多,反而细节考虑不周,最大的问题就是水压波动。省赛答辩时,专家们建议她着重研究一般漏水与家庭正常用水的区分,并提出用水流、水压双传感器串联控制来解决水压波动对装置的干扰,于是她又一头扎进实验室。“每次有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我都很开心,这些意见都在督促我进步。”改进后,当漏水超过家庭自主设定时间段时,加装在自来水表后的装置启动切断水流;家庭短时间小流量用水不受影响,但当用水超过设定时间段后,需要人工复位漏水装置,这样家庭大流量用水就不受时间和用水量的限制。整个发明购买的配件花了不到100元,既实用又经济。未来她还想将整个装置小型化、集成化,向智能远程提醒控制方向发展。

刘万沁不仅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更有乐于探究、不断实践的行动和不怕困难的决心。“科学发明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我十分享受这一过程。”

 

图为刘万沁同学正在调试“家用漏水保护检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