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娟 著
222年前在南京去世的袁枚先生,无论如何不会想到,他一生著述多多,浩如烟海,却有一首小诗《苔》因当下的大众传播而家喻户晓:“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更不会想到,上海女教师杨娟以贵州乌蒙山区短暂支教的经历而写就的小说,会以这首诗中的“青春恰自来”为书名。
小说的背景发生在大西南的贵州乌蒙山,故事最先展现的是这一区域令人难以置信的缺水与干旱。韩青苔和韩普军是两个13岁的苗族少年。韩青苔因为右眼失明,在襁褓中就被遗弃,由一个女人带回来抚养,这个女人就成了青苔的外婆。青苔非常阳光,做事风风火火,又对“美”和“音乐”格外敏感。普军是青苔的好朋友,内向、敏感、自尊,他被寄养在叔叔家,对人对事常怀悲观的看法,但又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渴望与向往。13岁的两个人,都面临各自的困境。青苔因外婆生病,面临着失学的压力,而普军的爸爸因酗酒去世,收留他的叔叔也酗酒无度,常在酒后打他和婶婶。两人因为偶然的机会找到了薄刀岭这一贵州第二高峰上的水源,于是,乌蒙山人就在学校的领导下开始了史诗般的引水工程。
同时,两个人还发现了山洞中的白骨和秘密日记,揭开了尘封已久的秘密。日记里记述着一支高山足球队的故事,“他”是民国时期一个苗族少年,最终被杨森选到足球队参加了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青苔与普军被这个故事所感染,做出了各自的人生选择。
这个故事中历史与现实相互交织,极力表现的是无论什么样的时空,都无法阻止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在艰难成长中的希望与爱,是支撑人们不懈前行的动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