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聆听榜样故事 弘扬抗疫精神 践行责任担当 —— 『白衣战士抗疫故事』进校园宣讲活动纪实

 

本报讯  6月5日下午 ,由泰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的“白衣战士抗疫故事”进校园宣讲活动在学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泰州市卫健委宣传处处长陈兴栋、泰州市卫健委宣传处主任科员何粉红、学院纪委书记路云平及各二级学院百余名师生代表参加宣讲会,宣讲会由党委宣传部部长黄建江主持,活动现场还通过学院企业微信向全体师生进行同步直播。

本场宣讲嘉宾是来自泰州市医疗系统内的四位援鄂“白衣战士”,他们用生动质朴的语言,满怀深情地讲述了自己“主动请战、逆行出征、克服困难、参与救治、关爱患者、胜利归来”的援鄂故事,向学院师生展现了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国有征召慷慨行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泰州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泰州市人民医院护士蔡伟,称自己是灵活的“大白”,这个稚嫩的90后2月2日带着一腔热血瞒着自己的父母亲悄悄的踏上了去往武汉的征程,历经71天的奋战,在武汉先后转战两家医院。当他回忆到自己因为穿着防护服闷热得反胃时的情景时,全场观众瞬间泪目了,因为他为了不浪费国家的防护服,选择把自己的呕吐物硬生生地咽下了肚……这些细节如果不是他亲口说出,我们又何尝得以知晓?这样一个稚嫩的90后给了自己一个目标:“国有征召慷慨行,不破楼兰终不还”,坚守到了最后一刻。

 

岐黄之光 照亮方舱

我们平时称中医为“岐黄之术”,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治疗过程中,有80%的患者都接受了中医药治疗。泰州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泰州市中医院护师李慧宣讲了她在武汉开发区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内的工作经历。除了完成日常繁重的医疗护理任务外,作为中医,他们组成中医医疗小分队、中医护理小组,对方舱内病人全部实施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每天进行中医查房,对所有病人使用的中成药和中药汤剂进行指导,辨证施用。头部刮痧疏经通络、耳穴埋籽、双足穴位按摩、中华五禽戏、八段锦、防疫香囊,这些让他们成了方舱医院内病人口中的“苏大强”和“泰给力”。

 

“白衣执甲”逆风行 勇士援鄂春分归

泰州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兴化市人民医院主管护师曹蕴娇宣讲了兴化市人民医院驰援湖北黄石医疗队的故事。他们这支医疗队有12名队员,平均年龄31岁,其中年龄最小24岁。虽然在抗疫一线很累很苦,但是浓浓的医患深情却激励着他们不断克服困难,超越自己。穿上防护服,戴着面屏、护目镜,三四层橡胶手套让手变得僵硬,操作时动作缓慢不灵活,曹蕴娇回忆一位队友在一次为病人进行穿刺时没有成功,还没等队友说抱歉,患者却一个劲对队友说“不好意思,我的血管条件太差了。”正是这股温暖的力量支撑着队员们一往无前!一位确诊患者在出院时对她说:虽然看不到你的脸,但我还是想和你合个影,记住你的轮廓,感谢你的救助。并送她一幅自己为她手绘的肖像图。

 

悬壶在荆楚 白衣作战袍  

悬壶济世医术精,医者仁心皆为民。泰州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姜堰中医院护师徐婷婷为大家宣讲了姜堰中医院援湖北医疗队宋美云护士长的故事,新华日报曾发表一篇名为《她与病毒的距离不到10厘米》的文章,文章中的主人公正是宋美云。在所有工种中,感染风险最高的岗位当属咽拭子采样组。直接暴露在患者的呼吸道前面,距离约10厘米,其风险不亚于气管插管,稍不注意就会被患者咳嗽喷出的飞沫所感染。而她不顾一切,第一个报名这个岗位。因为她知道过硬的专业知识及技能,高年资的工作经验成全了非她不可的理由。此外,徐婷婷还讲到了2月12日泰州队临时党支部召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的情景,那一刻,她一辈子都不能忘怀。

宣讲结束后,每位“白衣”战士回答了现场同学的的提问。“请问您参加过此次援鄂抗疫之后,对人生意义价值及意义有没有什么新的看法?”“抗疫前线你们承受的压力是双重的,一方面是来自工作特质和要求,一方面来自自己亲人的担心与害怕,请问您是怎么排解这些压力的?”“请问您在抗疫一线时,心中有没有过恐惧和害怕?你是怎么克服这些恐惧心理的?”“请问当时您在抗疫前线是怎样激励自己完成那些在平时根本无法承受的高强度工作任务的?”

为了表达对白衣战士们的敬意,学院18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黄敬代表南师泰院学子朗诵诗歌一首《有你,山河应无恙》献给了“白衣战士”们。活动现场,观众们纷纷泪目,为之动容。

学院纪委书记路云平听完宣讲后,代表学院对宣讲团成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每一位援鄂白衣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他激励全体学生要将本次聆听援鄂抗疫先进事迹作为学习契机,以白衣战士为榜样树立自身的精神风貌、积蓄发展能量,从而践行自己应有的使命和担当,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

活动最后,学院学生代表们向各位宣讲嘉宾献花,用鲜花和掌声向援鄂抗疫的勇士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祝贺!

(党委宣传部、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