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生活着,有所爱、有所好,才能使生活趣味化、生动化、优美化。爱好一种东西,或一种工作,可以使你的生活中充满了情趣。有一位作家玛利·韦伯说过:“不论你爱好什么都可以(自然,这里是指一些高尚的、能引发人高尚情操的事物而言),但是,你总得有所爱好。因为你有所爱好,精神才会有所寄托,心灵才会有所附着。”真的,我们活着一日,就应使心灵有所寄托,有所爱好。
如一篇有名的小说中的那个老园丁安诸,天天用树枝编他的“天鹅”;如一个珊瑚女,每日聚精会神地琢磨着她那晶莹的珊瑚珠;如一个白发的老学者,每天在他心爱的古籍中找寻乐趣;如一个画家,每天在涂抹挥洒中,发现生命的意蕴。消解寂寞、忧闷的方法,不须外求,因为外面的任何事物都无法使你忘却人生的寂寞忧苦。为什么不静静地坐下来,到你的心灵深处,去寻求那株美丽的忘忧草呢?望着远方一线天光,唱一支古老的歌。掀开书页,读几篇好文章。拿起笔,写一首小诗,或随意写下你心中要说的话。打开琴盖,奏一支曲子。打开颜色盒,把你窗前的一枝新绿描画下来。你的工作,可以是你的爱好,你不妨在工作之外,更有所爱好,那你便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我赞美那个到附近小店送酱油的小伙计,他一边从自行车上卸下他那些酱油瓶,一边唱着他的乡土小调,他从他单调的工作中找到了乐趣。我羡慕巷口那个老鞋匠,当他工作的时候,伴着那小钉锤的叮叮响声,他常常温习着他自己听来的戏词,他爱他的工作,他的工作成了他的爱好,尽管他收入菲薄。 我称颂那个白发的老人,每天风雨无阻地推着他的小车儿,送他邻家的一个小孩到幼稚园去。他爱孩子,他那车轮所经,便碾出了一道爱的路途。
但你如何才能“快乐地”去迎接每个日子呢?那便是你能够将你的心灵寄托在一种事物上,一个工作上,从它们,你获得了生命的保证,知道了生命的定义,明白你在这世界上不是空空地白走一趟,你的心中乃感到无限的快乐。心灵之声:人生几十年,虽然不算太长,但却并不算短,智慧的造物主给你的这一段时间,恰好可供你利用。只要自己乐意去培植,每个人的生命树上可以开出最可爱的花,结出最甘美的果子。如果你快乐地去迎接每个日子,生活便散发出一种香味来,像新开的花和香草一样——这便是你的成功。自然界的一切都庆贺你,你也很有理由来祝福自己。
接受人生中的遗憾,多一分把握就少一分不必要的遗憾
因为害怕黑夜,就相信太阳会永远不落吗?因为渴望温馨,就相信花朵会缀满枝头吗?因为企求完美,就相信人生会永远没有遗憾吗?没有离别的那一分遗憾,又哪有重逢的那一分狂欢;没有雨夜里的那一片无奈,又哪有晴空下的那一片珍惜。人,不会因为要学会珍惜才去遗憾;人,更不应该在遗憾中,没日没夜地咀嚼,那只能是追悔和叹息。所以———在花满枝头的季节里,不要错过时机;在落英缤纷的日子里,不要糟蹋自己;在旭日东升的一刻,去追赶清新和辉煌;在夕阳西下的时分,去整理沉思和足迹;在离别的煎熬中,请珍藏起思念;在重逢的喜悦里,任激情四溢;在雨夜的寂寥里,听屋檐下雨滴的每一声敲打;在晴空的自由中,看洁白的蒲公英轻轻飞起。
人生,多一分把握,就少一分遗憾。少一点的遗憾,还自会成为生活中的一种珍藏和值得回味的美丽;但太多的遗憾,我们的心灵和双肩却往往都承受不起。当我们不得不无可奈何地面对遗憾的时候,让我们说:失去的未必是最好的,面对的未必是最糟糕的。当我们不能不割舍遗憾而轻松上路的时候,让我们说:没有记忆就不懂得生活,没有忘却也就品尝不到幸福。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但感情上的遗憾当然还是越少越好;成功时我们已经懂得了艰辛,但成功中的遗憾,却未必是越少越好。想想看,如果事事真能都如人所愿,那你的生活,其实还只能是一连串乏味的成功;倒是这穿插其中的挫折和遗憾,颇让人体验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所以,不要害怕遗憾。遗憾正证明着你的不知足,不知足正推动着你向上追求的无尽无止的脚步。诚然,人的一辈子或许要经历许多遗憾,而我觉得,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不去听从心灵的呼唤和渴望,莫过于不会或不能运用和发挥自己潜在的或全部的才华和长处,而让金子埋没于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