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脱贫“亮眼”成绩单,写在家乡大地上

本报记者 张玫莹 李 彤 苗 苗

通讯员 徐武峰 穆丹丹 沈燕琴 杨南华 蒋达君 王快林 夏书强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 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咱们江苏也打得漂亮!表彰大会上,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全省还有36名个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7个集体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脱贫攻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获奖的先进楷模又有怎样的奋斗故事?且听寻访过他们的同学一一道来。

 

1.“甜蜜”生活是这样酿造的

荒郊野岭“变身”科技农田,“穷壳村”逆袭成“小康村”……寻访过程中,同学们满眼都是脱贫攻坚给家乡带来的新貌!

赵亚夫爷爷是句容市天王中学同学们的“老熟人”。在九(5)班陈子馨印象里,奶奶家后院曾经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一到夏天,那儿的草莓大棚里就硕果累累。草莓、葡萄等农作物的种植,让天王镇戴庄村的村民们过上了“甜蜜”生活。“乡亲们把跟着赵爷爷发展科技农业致富后盖起的小洋楼叫做‘草莓楼’。如今,村里的砖瓦房都变成了小洋楼!”

在句容市天王中学寻访活动中,七(1)班张兴悦走进赵亚夫事迹馆,看到了赵爷爷在田间忙碌的蜡像和密密麻麻记满笔记的工作日记。在革命老区推广科技农业,起初并不被看好,赵爷爷就挨家挨户动员、挨家挨户教;农作物种出来后,赵爷爷还帮农民建起销售网站,“这样的赵爷爷,谁不想跟着他干?!”退休后赵爷爷本可颐养天年,可他仍扎根农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从没收过农民一分钱,“赵爷爷无私奉献的精神最令人感动。”

“我们丰年村过去是个穷村子。”淮安市车桥镇中心小学六(1)班陈雅为家乡的“逆袭”欣喜不已:“以前村里人喝河里的水,现在都用上了自来水。听爸爸说,这多亏了咱村的卢书记。”陈雅了解到,丰年村这位党员带头人卢攀峰不仅为村里争取到了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还拿出积蓄成立合作社,推行稻虾养殖、注册‘苏小农’农产品商标,“如今村里的粮食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抢手的‘苏小农’农产品被搬上电商平台。卢书记为了村民能致富真是动足了脑筋、跑断了双腿!”

2.人间奇迹是这样创造的

脱贫攻坚的道路并非坦途。寻访中同学们发现,靠党的领导,靠社会主义制度,靠成千上万扶贫干部奉献脱贫事业,才有了一个个贫困县“摘帽”的人间奇迹。

在滨海县八巨镇中心小学五(1)班徐淼眼中,家乡前案村道路宽阔、村容整洁、垃圾分类箱随处可见,“不愧是获得省级文明村的好地方!”而在奶奶的回忆中,往日的前案村却是道路坑坑洼洼、生活垃圾遍地的落后村。在村史室里,徐淼找到家乡变化的“秘诀”——是党的富民政策和党员领头人朱洪辉书记让村里变了样!“朱伯伯带着村民建立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家庭农场,优先吸纳低收入农户。他还带头捐资,推行生态富民强村的理念,才有了如今‘人回归、鸟回归、心回归’的美景!”

“我们村有一位‘赤脚书记’,他喜欢赤着脚带领乡亲们干活。”提起宜兴市芳桥街道金兰村党总支书记蒋仲良,培源实验小学六(1)班冯子涵竖起大拇指。从长辈口中,他了解到蒋书记上任时,金兰村的经济水平在芳桥街道长期垫底。迎难而上,蒋书记带领村民在全市率先成立村办合作农场,还筹资建起村里第一座标准化厂房。“蒋伯伯带领金兰村实现了从‘农业穷村’到‘工业致富’,再从‘无工不富’向‘农业致富’的转变,村级可分配收入十几年间翻了好几番,真了不起!”

在红领巾寻访活动中,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五(13)中队徐晨玉结识了赴青海医疗扶贫的惠山区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倪欣欣。“倪阿姨放弃了原本安逸的生活,积极响应扶贫号召,丢下两个年幼的儿子远赴青海,克服缺氧和发热的高原反应,为青海省海东市带去麻醉技术……正因为有千千万万像她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扶贫干部和科技人员,才有了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

3.现代化征程要靠我们接力奋斗

聆听家乡脱贫攻坚奋斗故事,同学们感动的同时,也感悟到脱贫攻坚的伟大意义;先进人物的故事更激发起同学们接续奋斗的决心,纷纷表示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锤炼品质,拼搏向上。

正月十五元宵节,冯子涵家收到了蒋仲良书记送来的10斤糯米,“每年元宵节、端午节,蒋书记都会挨家挨户给有70岁老人的家庭送福利。”冯子涵从小就是蒋书记的“粉丝”,只要看到蒋书记在田里开插秧机、收割机,他都会跟在后面跑。“最近,蒋书记还用上高科技,亲自操纵无人机洒虫药、除草。”冯子涵知道蒋书记为了带领村民致富,二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他在心中默默立下志向,长大后也要积极为老百姓谋福利。

采访完倪欣欣阿姨,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五(13)中队嵇子文对脱贫攻坚有了新的认识。“这次寻访,让我知道一些西部地区的人民生活还比不上发达地区。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帮他们一把’。”倪阿姨助力青海省海东市实现麻醉技术“新”的突破,经过短暂休憩,又再度赴青海助力医疗振兴。“倪阿姨在扶贫的同时带去技术,造福了一方百姓。”长大后,嵇子文也想成为一名医生,给更多的人带去健康。

在赵亚夫事迹馆中,句容市天王中学七(5)班桂安琪了解到赵爷爷在戴庄村施行科技富农的3次探索:从发展高效农业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到成立合作社让一大批农民共同富裕,再到广大农民都能依靠自己、依靠农业本身走向全面小康。“赵爷爷根据戴庄的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与时俱进调整发展思路,才探索出了‘戴庄经验’。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该学习赵爷爷不断创新的精神。”从小生活在田间地头,桂安琪对家乡热土也有着浓浓深情,将来她想成为一名农科员,为家乡发展科技农业出力。

从脱贫攻坚先进人物的故事中,同学们汲取着求真务实、无私奉献、和衷共济的精神养分。“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同学们坚信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中,不久的将来,祖国大地将遍开现代化的幸福之花。

图为赵亚夫爷爷(右)指导农民科学种植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