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南海有一种巨大的蛇,名叫巴蛇。蛇身长800余尺,能一口吞下一只大象。巴蛇吃下大象后,需要用三年时间来消化,才能吐出骨头。后来,明代诗人罗洪光在诗中引用了这个故事:“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临头螂捕蝉。”意思是,贪心的人就像巴蛇吞下大象一样,从不满足;在思考处理事情时,千万要小心别成了捕蝉的螳螂,要知道还有“黄雀在后”呢。作为成语,“巴蛇吞象”,用来比喻贪得无厌。
“蛇吞象”是一种艺术的夸张,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但蛇的吞食能力确实非常强。一般的蛇都可以吞食比自己的头部大得多的食物。例如,一条蟒蛇可以吞食整只小羊、小鹿或小猪。据报道,非洲有一条体长4.87米的大岩蛇,曾经吞食过55公斤的食物。
为什么蛇能吞食比自己头部大几倍的食物呢?
蛇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蛇能吞食比自己头部大得多的食物,主要是因为蛇头部的骨骼结构与其他动物不同,蛇的头部连接到下巴的几块骨头是可以活动的,下巴可以向下张得很大。其次,左右下巴颏之间的骨头,连成可以活动的榫头,左右以韧带相连,可以向两侧张大。蛇没有胸骨,身上的肌肉和富有弹性的蛇皮,会随着食道和胃的扩张自由伸缩。
另外,蛇还具有很强的消化能力,无论吞下多大食物,都能连皮带骨全部消化吸收。由于这些特点,蛇虽然不能吞象,但吞食比自己头部大得多的食物却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