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烈士英名,我们成长的“精神路标”

本报记者 周 琳 通讯员 朱兰萍

上图为盐城市南苑小学的同学们学习浦玉峰烈士事迹。

下图为盐城市南苑小学的同学们寻访盐城市烈士陵园。

 

在盐城,有128个以革命先烈命名的村镇,每一个烈士村村名、每一块烈士纪念碑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烈士的名字早已化作当地青少年成长路上的“精神路标”,为他们的成长指明方向。

在市公安局亭湖分局关工委组织的寻访盐城市烈士陵园活动中,盐城市南苑小学三(1)班吴雨筝第一次听到刘桂英烈士的事迹:1946年,刘桂英面对反动派的严刑逼供,守口如瓶,牺牲时年仅28岁。“为什么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吴雨筝和小伙伴们决定前往刘桂英烈士的家乡桂英村寻找答案。

村部门口红色雕塑上“党的女儿永不叛党”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村里的讲解员告诉大家这是刘桂英牺牲前的最后遗言。走进刘桂英烈士事迹陈列馆,一件件展品述说着烈士的成长足迹。出生在贫苦家庭的刘桂英一直受到地主的压迫和剥削,抗日战争期间,盐东县有了党的民主政权,刘桂英在同乡女子中第一个报名参加了青年识字班,并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她积极向上、敢于反抗的精神鼓舞着在场的每一位队员,也让吴雨筝解开了心中的小问号,“刘桂英的经历是许多革命先烈的缩影,他们经历了国家的苦难,深知无数穷苦人正在遭受剥削和压迫。为了国家的独立,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他们赴汤蹈火、甘洒热血。”在刘桂英烈士精神的激励下,桂英村的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近几年,村人均年纯收入都在35000元以上。吴雨筝表示,“我们会沿着烈士足迹,发愤图强,用知识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

回到学校后,吴雨筝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向同学们分享刘桂英烈士的事迹,在校内掀起了新一轮红色热潮。而在后续的一系列寻访中,队员们发现,以烈士命名的村镇还有不少,如倪杰村、绍林村、陈台村等。随着寻访的深入,同学们发现虽然硝烟远去,但烈士精神一直影响着家乡的每一个人。在学习家乡烈士事迹的活动中,张歆甜和队员们了解了24岁警察烈士浦玉峰因公殉职的感人事迹。张歆甜说:“和平年代,人民警察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他们的英名和壮举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让卢骁洋印象最深的是浦玉峰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然紧紧抓住歹徒不放,直至壮烈牺牲,“浦叔叔心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前不久,老师让卢骁洋代表学校参加区朗诵比赛,缺乏朗诵经验的他制定了详细的练习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点点进步着,“既然老师把任务交给我了,我就要认真完成,为学校为班级集体争光!”他的不懈努力最终换来一等奖的好成绩。

传承,是对英雄最好的缅怀。烈士事迹在同学心中种下了一颗“英雄的种子”,大家在烈士精神的感召下,争当“小先锋”。不少同学还表示长大想成为人民警察、军人,守护人民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