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春暖花开季,活动好时光

1.雨花台祭英烈

漫步革命历史,战火纷飞,英雄不朽。4月4日上午,南京市凤凰西街社区小记者站的《关心下一代周报》小记者们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凭吊革命先烈,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整个广场庄严肃穆,人头攒动却毫无喧哗之声。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纪念碑,“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镌刻在碑身,碑前是戴着手铐却威武不屈的英雄雕像。数万盆鲜花组成的巨型“缅怀”字样,引人注目。

沿着台阶步步向上,我们看到了凭吊人群中有军人、护士、志愿者,还有扶老携幼的烈士家属。每个人手拿一枝黄菊花(见右图),肃穆崇敬地静立着。

“为革命烈士,默哀!”这一刻,一个又一个烈士形象在我脑海中浮现,他们中有的非常年轻,只有16岁,但目光坚定,“我们身为共产党员,宁死不屈!”默哀之后,解放军叔叔献上了花篮。

祭扫仪式后,作为红领巾讲解员,我们带领小记者们参观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纪念馆里一件件珍贵的展品无声地述说着烈士的英勇事迹。而我们则动情地向小记者们讲述了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先烈故事。其中令我们印象最深的是邓中夏,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五四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狱中,他无畏地说道:“我邓中夏的骨头就算烧成灰,也是共产党人!”小记者们听得聚精会神,纷纷表示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这一刻,我们充满了自豪感。

南京市鼓楼实验小学四(1)班 唐嘉晟

(小记者证编号 J232359)

四(2)班 纪安琪

(小记者证编号 J232380)

指导老师 裴 艳 沈明烨

 

2.国家队学姐回校“省亲”

3月29日,听说有一位神秘学姐回校“省亲”,为了满足我们小记者的好奇心,老师一大早就将我们带到了训练场。人群中,一位短发姐姐身姿矫健,特别显眼,她正带着学校棒垒球队训练呢。此时,老师公布答案:“她叫徐洁,是我们东北塘实验小学2010届的毕业生、现役国家垒球队队员。”

“我们来一场友谊赛吧!”听到学姐响亮的声音,小记者们欢呼雀跃地奔过去,站在一旁围观,看得入迷。运动场上,学姐剃着超短发,动作潇洒,真是太飒了!

中场休息时,小记者们带着一连串问号冲到学姐面前,兴奋地问道:“学姐您好,我们能问您几个问题吗?”(见上图)学姐微笑着点点头说:“当然可以啊!”“您平时在国家队训练辛苦吗?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学姐告诉我们,训练肯定是辛苦的,可棒垒球是她热爱的事业,所以她把训练的苦当作是对自己的磨练。她还说,既然靠着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国家队,不管多苦多难都会坚持初心,奋斗下去!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抛出问题:“学姐,我在考试时好紧张,您参加比赛时会紧张吗?如何克服紧张情绪?”学姐耐心地答道:“你听过‘第二次呼吸’理论吗?用自己的意志力去获得‘第二次呼吸’。我比赛时也会紧张,但是我坚信,只要平时足够努力,坚持刻苦训练,赛场上就一定有底气发挥出最好水平。”学姐的这番话让我豁然开朗。学习跟训练一样,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只要明确目标,严于律己,就一定能朝着理想稳步前行。学姐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也要做对国家有贡献的新时代好少年。

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四(10)班

王鋆浠(小记者证编号 J232917)

指导老师 王 晨

 

3.等闲识得桃花面

4月2日下午,我们来到学校附近的毛毛果园。毛毛果园占地50亩,主要种的是桃树。现在正是桃花开得最轰轰烈烈的时候,远远望去,树枝上盛开的桃花有淡粉色的、红色的,汇聚在一起成了一片花海。

“‘与美同行,向美而学’,南通市通州区亭西小学第六届桃花节桃园现场活动现在开始!”老师话音刚落,“咚咚咚——咚咚咚!”只见一队洋溢着青春朝气的少年举着金龙从远处跑来。八位同学手执长龙,伴着鼓点,尽情舞动着。骤然间,鼓声的节奏越来越急促,龙时而高飞、时而低游,我们都有点目不暇接了。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我们以周围的千树桃花和万朵红云为舞台,共同吟诵桃花诗词。“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到了大合唱环节,每个同学脸上都洋溢着明媚快乐的笑容。

接下来,老师带领我们走进“桃”主题生态课堂,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室外课。细看桃花,每朵都开得热烈,朵朵不负春光(见下图)!那些含苞的个个都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让人期待。

我们不仅细细观赏了桃花,还见识了文学作品中的桃花。《题都城南庄》《桃夭》,花中有爱情,有女子的美貌;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花中有战士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我也给大家介绍了《桃园三结义》中的桃花意象:“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定张飞庄后繁花似锦的桃园,对天盟誓。桃花被赋予了共同实现人生理想的深刻内涵。”

南通市通州区亭西小学六年级

张焱淏(小记者证编号 J230733)

胡煜葶(小记者证编号 J230736)

指导老师 黄建华

 

4.春日共撷碧螺春

在我们东山,这个时节的“主角”非碧螺春莫属。3月27日下午,我们走进御封茶厂基地,山头上一大片绿色映入眼帘。“上有果树遮阴,下栽茶树固水。”朱老师向我们介绍,果树和茶树交叉种植,造就了碧螺春茶特有的果香,而家乡的碧螺春茶因此驰名中外。

茶树就在眼前,我们开始了采茶行动。我用左手按住茶树枝,右手食指和拇指捏住新芽,轻轻向上一提,嫩芽就这样采下来了。采茶最好是采一芽一叶或二芽一叶,要看得准、下手稳、提得快。我们围着茶树移动脚步,寻找冒尖的嫩芽。

炒茶师傅告诉我们,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精心挑拣,要让芽叶保持匀整。我们立马行动起来,把篮子里刚采下的茶叶倒在桌子上,几个小分队开始动手挑拣。这真是个精细活,每根茶叶都要挑拣,留下最嫩的“芯”,也就是牙尖。

最是茶香能醉人。一进茶厂的门,我们就闻到了炒茶时特有的清香。一排整齐的土灶头,都是用来炒茶的(见上图)。第一步是杀青,师傅快速翻炒,随着噼里啪啦的声音,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面而来。杀青后,开始揉搓,师傅要不停地用巧劲一团团揉搓,直到茶叶揉搓出白色的毫毛。最后再稍微烘干一下就能出锅了。原来,茶叶要经过这么多道工艺才能制成,我们为炒茶师傅连连点赞。

品茶时刻到了!杯中倒入80摄氏度的水,再拿一小撮碧螺春投进杯中,就看到银白翠绿的碧螺春在杯中翻飞如舞。待到碧螺春芽叶在杯中慢慢绽开,水就变成碧绿碧绿的。轻轻抿一口,茶香在舌尖散开。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

四(6)班 徐锐泽(小记者证编号 J232956)

五(3)班 秦逸昕(小记者证编号 J230055)

指导老师 韩桂芳

 

5.走进水文站 体验“水科技”

“哇!这是什么?”“测重仪器。”

“那又是什么高科技?”“数字蒸发器。”

身穿橘红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不停地给我们解疑答惑(见下图)。

3月21日,世界水日到来之际,连云港市赣榆区夹山小学的《关心下一代周报》小记者走进黑林水文站,了解青口河的水文知识,体验“水科技”的神奇。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水文站的中心……”张叔叔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解水文站的布局、仪器的名称和作用等。小记者们一边认真听讲,一边不停记录。在水文站观测场,我们观察了翻斗雨量计、普通雨量计、水准点、全自动蒸发站、全自动气象站这些设备,并一起体验了翻斗雨量计的奇妙。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形状各异的高科技仪器,太有趣了!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数字蒸发器。我们围在张叔叔身边,仔细看电子板上的动态信息,生怕错过最佳观测时机。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实验菜地,这个实验田的角度是6度,种了小麦和蓝莓。一位同学问:“这个连着菜地的仪器有什么作用?”工作人员回答:“下雨时,雨水落到菜地里,然后就会被引流到这个机器里,来收集雨水。”

我们还了解了中国水文标识的含义。工作人员解释:标识由水滴、手掌和圆形组成,圆形代表地球,三撇是手掌,它托着水滴,象征着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小仪器,大作用!参观完水文站,让我认识了很多高科技仪器。在课本里,我学到了“水,是生命之源”。今天,在水文站,我看到了仪器上各项水质指标,让我明白不是所有的水都能饮用,我们要像爱护生命一样保护水源。

连云港市夹山中心小学五(4)班

郑金媛(小记者证编号 J232811)

朱海璐(小记者证编号 J221442)

指导老师 郑笃宝

 

6.吸管搭建“金字塔”

一架架空模飞机腾空而起,在空中翱翔;一个个魔方在指尖飞速转动;一张张纸牌环环相扣,承起的不只是重物,还有成功的喜悦;一根根吸管层层搭建,比的不仅是高度,更是巧妙的思维……科学启迪智慧,科技创造未来,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科技节真是太有趣了。

我参加的是吸管结构比赛。老师公布比赛规则: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建筑物,建筑物要能承重五十克的砝码,三十秒内不能倒;如果承重不成功,时间没有到一小时,还可以继续修改;承重三十秒之后开始测量高度。

我们这一组人领到了30根吸管,讨论之后,我们决定采用金字塔的原理,搭建一个和金字塔差不多外形的建筑,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经过计算,我算出了如何将30根吸管全部用完,而不会浪费任何一根吸管。首先,我们先将8根吸管连在一起,变成一个长条吸管。然后,再将每根吸管的连接口对齐,将它们放在墙的一边,观察是否直的。如果长吸管没有弯,就可以将8根吸管的7个接口处缠牢。然后,再用同样的步骤做3个同样的长吸管,把这3根吸管用3个三角形进行固定。就这样,一个金字塔建筑物就做好了(见右图)。

在这次吸管结构比赛中,我们获得了第二名。但我发现,我们和第一名的差距其实并不大。通过这次比赛,我明白了,承重不光要看承重物是否坚固,还要看承重点是否放得准确。

虽然校园科技节结束了,但我们仍然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继续探究,提高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我暗下决心,明年的科技节,争取获得第一名!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五(2)班 谢宇轩

(小记者证编号 J211828)

指导老师 李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