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彤 通讯员 李树丽

“在农村小学干了一辈子,我已经离不开这里了。”东海县青湖镇齐庄小学校长仇从侠这样说。从青湖镇东丰墩小学、小屯小学和尚庄小学再到如今的齐庄小学,从教28年来,她一直在青湖镇的各个村间“打转”,这里留下了她最美好的青春回忆,也成为她最深的牵挂。
1996年,仇从侠从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青湖镇东丰墩小学,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她和同事们住进学校最破的房子,潮湿的土墙,“吱呀”作响的木门,摇摇欲坠的窗户,寒冬冻得通红的双手……早年吃的苦如今只是仇老师回忆中轻描淡写的花絮,她永远记得的是教室瓦片缝隙透进的缕缕阳光下,乡村孩子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乡村教育更需要我。”从那时起,仇从侠就将自己的人生与这片土地连在一起。
“农村孩子没有课外的‘加餐’,学习完全靠课堂,所以对他们要更有耐心和爱心。”仇从侠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张弛有度”的教学风格:无论春秋和冬夏,仇从侠每天早上总是第一个赶到班级,督促学生自学;下午放学,有针对性地无偿辅导后进学生,帮他们补齐短板。
村小因为年轻的仇从侠的到来增添了许多活力。尚庄小学六(4)班徐熙媛说:“仇老师带着我们在校园里栽种花草,在班级里装扮教室,她说要让每一面墙会说话。”仇从侠还千方百计为留守孩子申请助学资金,为引导孩子们多读书,教室里多了“流动书吧”……课间,徐熙媛和同学们跟着仇老师学跳韵律操,“同学们都觉得特别开心。”
仇从侠任教的村小,留守儿童和困难学生往往占一多半,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关爱成为仇从侠工作的重中之重。留守儿童陶恩泽的爷爷患病,需要去上海治疗,仇从侠就主动把陶恩泽带在身边,像对自家孩子一样照料其生活并辅导学习。陶恩泽回忆说:“那一个月里,我的学习成绩从倒数进到全班前十,感谢仇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另一个留守儿童小王性格叛逆,经常欺侮同学,大家都对他避而远之。仇从侠多次主动找他谈心,并找出症结所在,“他没什么心理问题,就是想妈妈了。”仇老师通过与孩子父母沟通,又帮小王和妈妈视频连线,小王渐渐变得阳光自信。
2020年,仇从侠与东海中等专业学校联系,请来专业的音乐老师教留守儿童唱歌,没想到这个尝试大受欢迎,“留守儿童合唱团”从此成为村小里最“火”的社团之一。“妈妈,月光之下,静静地,我想你了,静静淌在血里的牵挂……”这首《天之大》是留守儿童们最喜欢的一首歌,尚庄小学六(3)班杨天甜说:“仇老师对我就像妈妈一样好。”
从满头青丝到鬓边染霜,仇从侠也由一名年轻教师成长为一校之长,但她依然牢牢扎根在乡村。她说:“我要把一生都奉献给乡村的孩子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