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区兴东小学五(1)班 张晨昕 指导老师 明建美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笔下的千古名句,让黄鹤楼从此闻名天下,真可谓是一首诗,成就了一座楼。
黄鹤楼与汉口隔江对峙,一边古楼屹立,一边群山连绵。它立于蛇山三千年,似一只欲腾飞而起的黄鹤,一飞冲天,一鸣惊人!黄鹤楼共五层,每一层都气势壮观,也十分精致巧妙。每一檐角下都有一只小铃铛,江风吹过,那清脆的铃声伴着呼啸的风声,组成了一支交响乐,每一声,都是黄鹤楼的长唳,都是古人对此情此景由衷的感叹。
黄鹤楼曾一次又一次遭受毁灭,再一次又一次地被重建,三千年的历史,留下无数文人墨客的足痕与手迹。崔颢、李白等文人墨客纷纷到此“打卡”,为它吟诗作赋,黄鹤楼从此闻名天下。
虽然崔颢的这句诗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但他的作品带给我们的思考远远不止这些。黄鹤楼的历史,上至三国,下至今日,多少往事,多少感慨,多少不舍,多少思念,都融入楼下这滚滚江水中,也融进中华民族灿烂的诗歌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