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离开是暂时的,是要想谋将来永远幸福,所以你我不必以为是一件可忧的事。我们应该在这时期中大家努力做,寻我们将来永远的幸福,这是一件何等快乐的事呵。我并没有一点忧愁,因为我有这个目的在心中,我希望你也能有同样的心思,一点不忧愁,只用心照我告诉你的用功去。母亲是很能看得开的,你再拿我这一番话说与母亲听,她老人家一定能不牵挂我的。你必要照我告诉你的做,我在外心才能安。
——张太雷致妻子陆静华
作者:
张太雷1898年生于江苏武进。1915年他考入天津的北洋大学。五四运动中,张太雷作为骨干,与景仰已久的李大钊建立了联系,并在其影响下开始接触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参加李大钊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10月,张太雷加入李大钊发起成立的北京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此后,他与邓中夏一起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到长辛店组建劳动补习学校,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第一批骨干。从1921年春开始,张太雷先后赴苏联工作、学习。1924年春,张太雷回国担任团中央总书记。
1927年,张太雷研究制定广东全省的暴动计划。正当准备工作紧张进行时,起义消息泄露。张太雷当机立断,广州起义的枪声于12月11日凌晨提前打响。第二天,敌军攻占了起义军的重要阵地,并分兵直扑起义军总指挥部。张太雷闻讯立即乘车赶赴前线指挥战斗。车在行驶中遭到敌人伏击,张太雷身中三弹倒在插着红旗的敞篷汽车中,壮烈牺牲。他用自己短短29年的生命历程践行了“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铮铮誓言。
背景:
1920年,张太雷结识了来自苏俄的汉学家鲍立维教授。在鲍立维的帮助下,张太雷进入华俄通讯社工作,并成为通讯社的翻译。1921年2月,共产国际在伊尔库茨克成立远东书记处,李大钊等商议,派张太雷前去担任中国科书记一职。
年仅22岁的张太雷深知此去意义重大,然而面对家中早年守寡、靠帮佣才将自己苦苦拉扯成人的老母亲,还有新婚不到两年的妻子陆静华,张太雷心中有太多的不安与愧疚。作为精通两门外语又毕业于北洋大学法科的高材生,他原本可以轻易地谋到高薪职务,然而为了革命,他终日奔波,与家人团聚少之又少,如今又要远离。临行前,张太雷写下此信,将满腹牵挂与不舍倾吐在信的字里行间。
1921年6月,张太雷正式登上了共产国际舞台。在发言席上,张太雷用短短五分钟的讲话,深刻阐述了在远东组建革命性政党的必要性。此后,张太雷多次陪同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代表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他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派驻共产国际的第一位红色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