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深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泰州市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暨“普法直通车”活动5月20日上午在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举行。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师生积极投身此次活动,以志愿服务与法治辩论为抓手,为优化地方营商环境作出新贡献。
海陵区司法局、海陵工业园区管委会、南师大泰州学院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建立了“政、企、校”三位一体的法治建设研究合作模式。我校党委副书记恽安平出席签约仪式。
活动现场,法学院志愿者团队通过创新形式推动普法落地。在普法集市区域,志愿者将民法典中合同规范、劳动权益等知识融入灯谜竞猜、Emoji趣味问答等互动环节,吸引了与会人员的积极参与。与此同时,法治文化展示区成为亮点——志愿者现场创作法治主题书法作品,以艺术形式传递法治理念,让抽象法律条文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获得现场观众一致好评。从活动组织到知识讲解,志愿者们以严谨态度与专业素养,让法治宣传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温度。
在“法治化营商环境辩论”环节,法学院王微、肖佳玥、张景萱三位辩手围绕“刚性执法和柔性执法哪个更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展开激烈辩论,作为支持刚性执法方,辩手们从法律执行的规范性、市场秩序的稳定性出发,强调刚性执法对打击涉企违法犯罪、筑牢公平竞争底线的重要作用。辩手们逻辑严密、论证有力,通过扎实的法理功底和机敏的现场应变,赢得阵阵掌声。
活动尾声,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党总支书记缪锐锋对辩论环节进行点评。他指出,刚性执法是法治营商环境的“硬支撑”,其权威性与确定性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可预期的行为指引,而柔性执法需以刚性制度为前提,二者相辅相成。此次辩论不仅展现了法学学子的专业思辨能力,更让社会各界对执法逻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期待未来有更多青年力量参与法治实践,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智慧。
近年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紧扣地方需求,深耕法律服务实践, 以多元举措助力区域法治建设。学院还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育实用法律人才,未来将持续立足本土,为地方法治发展贡献力量。
(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