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我们是法治中国的接班人
本报记者 苗 苗 王庄越 郭 瑞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法治中国的进军号。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事,也和我们每一位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怎样更好地学法、守法、用法,让我们来听听南京、镇江、启东等地同学们的回答吧。

勤学法,从小培养法治观念

“同学们的法治观念挺强的,同学间发生一些小矛盾,常会用学到的法律常识来自己调解。”启东市折桂中学初二(5)班李沐阳和他的小伙伴们不仅记住了常用的法律知识,时不时地还会“实践”一下呢!

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启东市折桂中学有不少“法宝”。学校前不久刚组织有关自我保护的情景剧比赛,初二(11)班的严晗扮演的是反角“醉酒歹徒”,“其实我们是想告诉大家,当父母不在家遇到危险时,该如何沉着机智应对。”严晗所在小组的表演最终获得了第二名,“不仅是荣誉,更重要的是大家学到了法律知识。”

在初二(11)班的黑板报里,每期都有“普法专栏”,这一期的内容就是教大家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专栏告诉大家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拨打哪些电话寻求帮助。”负责黑板报的张荩予认为,“普法专栏”虽小但是作用很大。

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少年法学院办进了校园,这里有法律条文讲解,有模拟法庭,有庭审现场重现。“同学们对案中的违法行为和后果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很多同学发觉自己以前法律意识淡薄,从而对法学课程、‘法治现场’一类的电视节目产生了兴趣。”南京市共青团路中学德育处主任林强介绍,该校一名学生用在少年法学院学到的法律知识,帮父母打赢了劳动合同纠纷案,这件事让同学们学习法律的热情更高了。

知荣辱,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

经过少年法学院和模拟法庭的教育,南京市雨花台区共青团路中学同学们的行为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班的男生在课间几乎不会再追逐打闹,也不会传播谁谁谁的坏话,因为大家知道这样做一不小心就会触犯法律。”初三(2)班的唐紫晴说,在平时的法制教育中,就听到一些由再平常不过的打闹玩耍而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或者在互联网上发布不当言论而导致侵权违法。“以前我们想的更多的是自己有哪些权利,现在知道了作为公民应有守法的义务,知道了触犯法律的后果。”

在雨花台中学有专门的曝光台,专门“曝光”校园内、校门口一些同学的不文明行为。“没有人想成为全校的‘名人’。”初三(4)班的费清语负责对失范行为的巡察和取证,被曝光的照片会在每个班级班会课上播放。“其实每个人都有是非观和荣辱观,有的时候就是一时冲动。”费清语发现通过这一年多“无言的点到为止的惩罚”,校园内不文明和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越来越少,自己也快“下岗了”。

每天晚上,镇江中学高一(7)班的徐琬欣都会骑十五分钟的电瓶车回家,“我会和同路的同学一起走,并选择路灯亮、人流多的马路!”偶尔,会有男生闯红灯,徐琬欣总是会竭力制止,除了言语上的劝阻,她还在网上找来一些事故的视频给他们看,“一个个镜头触目惊心,他们再也不敢闯红灯啦!”

辨是非,学会自我保护和维权

开学前夕,镇江中学高一(7)班的邹沁芮在淘宝网上为自己买了个书包,可收货时发现书包的拉链坏了,“我通过阿里旺旺向卖家反映情况,对方总是含糊推诿。作为消费者,我必须维护自己的权利,于是,我用手机拍了破损书包的照片,并在网上找来‘收到的货物出现破损、少货如何解决’的条款一并发了过去,最后,卖家只能给我免费退换了货。”

邹沁芮说自己的维权意识得益于一个微博——“江宁公安在线”,前不久,邹沁芮在“江宁公安在线”发的帖子中,看到了一段关于“碰瓷”的视频,“我回家后,立马劝爸爸在车上装了一个行车记录仪。虽然我们无法阻止一些不法行为的发生,但可以通过加强自身防范意识,将可预见的损失降到最低!”

南京市金陵汇文小学三(6)中队的王立严上课和同桌说话,被老师批评。下课后,他来到老师办公室,解释说:“季老师,您误会我了,我是因为左手骨折,让同桌帮我拿本子才讲话的。”老师了解了原委,原谅了小立严,问道:“你平时胆子比较小,今天怎么又勇敢起来了?”“因为《汇文儿童权利公约》上说,我们有向老师解释的权利啊!”王立严振振有词。

是的,依法治国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国家要立规矩,公民要讲规矩、守规矩,从小学法、知法、用法,是养成法治意识、长大后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力量的必由之路。启东市折桂中学初二(11)班的张荩予告诉记者:“我们学校有专门的法治副校长,在每周一下午的校会或者每天上午的大课间,都会对我们进行普法教育。”同时同学们也希望让法治教育进入课本、走进中小学的课堂,如此,中小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法治中国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