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自尊自强的清贫女孩

本报记者  郭  瑞

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的校门口摆放着一排排校园之星的光荣牌,高一(3)班孔喆的照片和名字出现在“进步之星”一栏里。班主任王军说:“她进校时也就处于年级中游,半个学期下来,已经蹿升到年级前列。”

在同学们的眼中,孔喆是个不怎么讲话,只顾埋头学习,非常用功勤奋的女孩子。由于刚入学时间不长,再加上她内向的性格,除了班主任,大家对她的身世都不是很了解。据孔喆的初中母校扬州市朴席中心学校的老师介绍,由于父母智障,她与奶奶相依为命。可当记者向孔喆了解家庭情况时,这位长相清秀的16岁小姑娘只轻描淡写地说:“家里主要靠67岁的奶奶种四亩地,还有就是姑妈一直关照着。”她对自己的家世并没有太多抱怨。

开学之初,班主任王军老师为她申请助学金并减免学费,她却向王老师表示,不愿接受这些特殊待遇,因为“家里还过得去”。最后还是王老师用很委婉的方式才让她接受了助学金,虽然相处时间不长,王老师却发现孔喆的性格里有一股坚韧的劲头。初中时期的班主任刘老师也说:“这个孩子家里的确很苦,但她自尊心强,学习尤其刻苦,劳动也很积极,别人不愿干的事她从不嫌弃。”

从红桥高中回家,孔喆每趟都要倒几次车,花费3个多小时。因为担心奶奶,所以她不认为这很辛苦,只想着尽快地回到家里,帮奶奶多干点活。“不满足现状,希望奶奶过上好日子”是她勤奋学习的动力。

记者多次询问她有没有烦恼,可她坚信自己性格是乐观的,她觉得,家庭情况自己不能决定,但是命运可以改变。她要用自尊自强的精神和刻苦求学的行动,向将来的“改变”进发。

记者的这次采访,也让学校对孔喆境遇有了全面的了解,红桥高级中学李森校长说,除了助学金,今后还会向孔喆提供一些爱心捐赠,为她解除一些生活的困难,让她能更安心地学习。

(孔喆获得2014年《关心下一代周报》“冰凌花”奖学金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