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这一次,你要靠自己

这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电影,是一部体育竞技类电影。印度摔跤运动员马哈维亚·辛格·珀尕(阿米尔·汗饰)一心想为国家赢得一枚摔跤奖牌,却因为生活所迫无法完成梦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的女儿们有运动天赋和潜力,他不顾社会和周围人的反对和嘲笑,开始对女儿们进行“魔鬼”训练,最终培养出获得国际竞赛冠军的一流女性摔跤运动员。在观影的同时,观众被片中深深的热血励志氛围所打动,并多次击中泪点,140分钟的紧凑的片长更让人“无尿点”,观众的心被紧紧的抓住了,尤其是三场扣人心弦的竞技对决,更是看得不少观众心跳加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在观影后说,“从剧作到表演,从节奏到音乐都相当惊人。”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成功的励志电影,也是一部口碑爆棚的商业电影。

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绚丽的特效,没有排片的优势,却凭借“炸裂”的口碑,一路逆袭,硬是把上座率、票房拗成了一个上扬的曲线……近期,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意外走红,圈粉无数。影片不仅牢牢占据单日票房榜首位,还以超5亿元的票房,打破了印度电影在中国内地的票房纪录。一部主打摔跤这一冷门题材的影片,何以成为“口碑与票房齐飞”的现象级之作?

好的电影总能抵达观众的内心。在电影市场里,从来不缺乏发现好电影的那双眼睛。这些年,从《大圣归来》到《夏洛特烦恼》,从《釜山行》到如今的《摔跤吧!爸爸》,其高票房都是靠好口碑。“剧情不够,明星来凑”或“票房要想好,特效不能少”的套路,并不能征服日渐挑剔的中国观众。在现代社会里,所有资源中最稀缺的莫过于时间。电影市场争夺的,其实就是观众的时间。试想,忙碌了一整天,本想走进电影院,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结果看到的却是逻辑混乱、漏洞百出的作品,观众怎会买账。一边是口碑爆棚的良心之作,一边是槽点满满的雷人神剧,两相比较,观众会走进哪个影厅,不言自明。追求口碑,并不意味着对观众的讨好和迎合,而要以踏实的讲述、饱满的细节、过硬的影像,叩开观众的心门。随着《摔跤吧!爸爸》的热映,一个关于幕后花絮的视频也在网上热传。为了还原不同年龄的父亲形象,饰演“爸爸”的演员阿米尔·汗拒绝穿脂肪假体衣,选择先增肥54斤,再在5个月内像皮球泄气一样瘦回去;“姐姐”强忍一周六天专业训练带来的疼痛,只因怕被人说“不够强大来演摔跤手”;“妹妹”为了一分钟不到的镜头,也跟着训练了9个月……正是演员从头到尾的用心,才让电影里的每一场对决,都像真实的比赛,扣人心弦;也正因为影片真实到饱含“烟火气”,才能以温情、成长、梦想等引起朴素的共鸣,随着剧情展开,如溪流般在观众内心自然流淌,一点都不刻意。

电影是一门面向大众的艺术,每一帧画面都会受到亿万双眼睛的检验。你以真心对待观众,观众就会以口碑致敬真心。走心的电影能收获观众的掌声,也会超越娱乐大众的层面,让人在里面看到自己、找到情感投射、引发大众思考。这部片子有一点给人深刻印象,就是对女性权益的关注,直击印度重男轻女的现实问题。而且,影片“把成长路上那些被忽略的角落拍出来了”,也触动了人们对家庭教育的反思。爱孩子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怎么给孩子面对世界的勇气?子女又该如何才能读懂父爱这部“震撼心灵的巨著”?正是对社会痛点的关注和思考,才让这部作品得以打破观众的“次元壁垒”,让男女老少都成为“自来水”。

有人指责电影中爸爸对女儿专制独裁,让她们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丈夫对妻子也独断专横,没有一点尊重。然而,对印度稍作了解,我不禁要对这些观点一一反驳了。

首先在印度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的大背景下,印度女性地位非常低下,相应的种姓制度,嫁妆制度,寡妇制度也对女性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生了女孩儿就意味着要辛苦养大,把她嫁出去还要赔上一大笔嫁妆,否则女孩儿就会受到夫家的歧视和外人的鄙夷,所以对于印度女性,陪嫁品越多,婚后也会过的越幸福,当然只是相对而言的“幸福”。有些地区,丈夫去世,根据寡妇制度,女子甚至要一起殉葬,这在印度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曾有体现。很多家庭生了女儿之后,直接将其溺死,根本不愿意抚养长大,女儿越多,意味着越贫穷。这也造成印度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也是犯罪暴力强奸案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由此观之,影片中的父亲辛格对女儿没有过多的嫌恶,只是因自己的摔跤事业没有儿子继承而遗憾。他也不像一般的印度男人,因为妻子生不出儿子而出去找其他的女人,反而对其仍关爱有加,即使在培养女儿时,也对妻子保证给他一年的时间。在印度,辛格绝对可以算得上一个好爸爸好丈夫。

因为女儿们偷懒,他狠心剪去了她们的头发,这在二十年前的印度,简直是耸人听闻,然而辛格却坚信,他能让女儿们走出去,走出这个小村庄,去活出自己的未来。女儿偷偷去参加婚礼,辛格勃然大怒。他痛心女儿们不懂自己的苦心。而那个新娘的一番话,终于让吉塔和巴比塔明白,如果不摔跤,自己只能像普通的印度女孩一样,十几岁被嫁给一个未曾谋面的男人,一辈子相夫教子,在锅碗瓢盆中度过一生。从那一刻,吉塔和巴比塔终于明白父亲无言的付出。

吉塔离开了父亲,来到了国家体育学院,没了爸爸的教诲,在繁华的大城市里,吉塔渐渐放松了自己的训练,跟同学出去逛街,游戏。每个人第一次离开父母的约束,自己面对世界时,总是有太多的诱惑,有人迷失了自我,有人却又找回了自我。吉塔在教练的训练下,开始对爸爸的方法产生抵触心理,最终与爸爸的“战争”爆发于他对自己的新方法产生质疑时。吉塔凭借着年轻的身体打败了年老的爸爸,辛格没有说什么,父母之间似乎有了隔阂和间隙。我们不也是这样,小时候觉得父亲高大伟岸,就如同神一般,但是当我们长大了,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就会发现父亲也许并没有那么高大,崇拜之情悄然瓦解,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然而当吉塔一次次失败,只有爸爸永远站在她身边,给她鼓励,要她成功而不是仅仅夺得铜牌。最关键的比赛,爸爸的缺席,给女儿的心带来了惊慌,却又最终让她独立和成长。爸爸不可能一辈子陪着自己,未来的路很长,但是你必须要让大家都记住你。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