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红海行动》影评:愿天下从此烽烟忘

故事尚未展开的时候,临沂号舰长对着并肩站在船头的蛟龙队队长,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他说,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他说,那是他们每个军人的信念。

明明是一部更容易被全程激烈紧张的战争戏惹得激动到热泪盈眶的影片,我却早在这句诗被以一种极为风轻云淡的语气念出的时候,就无端泛起一阵泪意。

忽然就想起《战长沙》里那句最为震撼人心的台词:“今生有幸同袍,来世再见。”同样的,那种平静的决绝,坚毅的悲怆。

许多人观毕此片都在与《战狼2》作比,大概是因为这两部影片都是近年来军旅战争题材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但在我看来,一定要刻意对比以求高下之分也并无必要,毕竟虽然选材类似但二者侧重却全然不同,一部在于情怀,一部在于现实。

《战狼2》多少带着几分以一人抵千军式的理想化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痕迹,《红海行动》则立足于战争里最真切的无奈与绝望,残酷到让人不忍卒读。

《战狼2》的结尾是一路披荆斩棘辉煌的凯旋和飘扬的国旗一抹划过碧空的鲜红,而《红海行动》的结尾却只有烈士两处衣冠冢和战友眼中隐忍怆然的泪光。当人们沉浸在《战狼2》最后反击决斗的酣畅痛快中而倍感昂扬激动之时,《红海行动》里哀鸿遍野的凄厉与断壁残垣的悲凉则会让人清醒地看到战争真正的模样。如果说《战狼2》淋漓尽致地渲染的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壮志热血与民族自豪,《红海行动》描绘的则是一群生命的斗士向死而生的一曲沉郁浩荡的悲歌。

很多专家和军事爱好者皆大赞《红海行动》战争场面之真实,从枪械武器到不同战地战法的还原都可谓完美专业得无懈可击。对此作为外行只得不多加评述,但我认为其表现得更深入心底的一种真实是人在战火中的渺茫感,那种螳臂当车、无力回天的脆弱感。

而且我同样认为,导演如此大手笔地费尽心血拍摄制作出这些激烈的战场戏,反战却始终是这部电影最深层次的立意。

被绑上炸弹的平民别无选择地踩动油门的一刻眼中的绝望,罹难者断指的手上依稀闪着银光的一枚戒指,被战火风沙侵蚀的衣服里珍藏的微笑如阳光般明亮的军装合照……

一幕幕如此真实,真实到没有人不能感同身受,没有人不能体会到那种锥心泣血的凄惶与哀凉。“人救了,家没了。”人命如蚁,稍纵即逝,多少在漠漠狼烟中如飘零的枯叶一般漂泊无依的生命,就此永远沉寂,仿若从未存在于这世上一般,没有人记起,没有人问询,甚至没有人曾注意到。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值得一提的还有影片中两位女性角色。战地记者夏楠为了一份毕生与恐怖分子斗争的信念自己愿付出一切在所不惜的刚烈决绝,卷入最惨烈的血战亦有毅然举枪的果决勇敢,蛟龙队队员佟莉更是枪林弹雨浴火而行,与队员的相互掩护配合及救人质撤出时对她们的保护安置也尽显其独当一面的才能气度,她们才是真正具备了作为战士所应有的胆魄和素质。

而在我之前看过的所有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也能完全具有这样特质的,印象深刻的大概只有《伪装者》中的于曼丽。也许很多影视作品都想塑造出飒爽干练不让须眉的女战士形象,但实际展现出的角色,却大多或是空怀满腹报国心志却在行动中智谋胆识明显不足,或是依旧无法摆脱时时处处需要他人保护顾念的弱势身份之感。

感谢《红海行动》,成功地展现出了两位真正有勇气和能力做足以和男性并肩的战友、做战争中合格的爱国者和战斗者的女性形象。而现今缺少的,亦正是这样的女性形象。

《红海行动》全片虽然在激烈中始终带着沉重苍凉的基调,但我相信看罢后所有人都会记住蛟龙队的口号,记住全片的最后一句话。

“勇者无惧,强者无敌。”其实,从来就没有什么战无不胜的神话,或许在许多人心中,军人就是能瞬间抚平一切惊惧、能战胜一切绝境的存在。可是我们要明白,他们也终究是凡人,他们从来不是无所不能,也不会刀枪不入。谁还不是一样用血肉之躯撑起一片安宁的天地,开辟出一道希望的微光?

即使很狭小,即使很微茫。面对着陷于敌人之手的无辜民众,他们也只能掩下热泪,叹息着说一句我们只能救得出我们的人质,其余的那些人,我们真的无能为力。明知如此。可是那样的一些人,他们依然始终带着一份凛然而不屈的姿态,甘愿面向着苍茫未卜的远方,承起滔天的血浪,留给身后他们的国家、他们的人民一个坚毅而厚重的背影。

明知是龙潭虎穴,明知会九死一生,也从无犹疑,从不回头。

那不是工作,那是信仰。

谨此,致敬。

(来源:公众号凭阑听语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