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坚持“四要”,提升新闻宣传工作能力

□ 管三松

作为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我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这几天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

记得刚从事新闻时写的第一篇稿件发表后,心情异常激动,当晚就写了一篇散文,来表达我那时的心情。那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用手中的笔写出好新闻来。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我一直坚守在新闻宣传岗位,这一干就是20年。物是人非,这么多年来,身边的领导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共事时间短、有的共事时间长,但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许多东西。特别是他们身上的政治敏锐、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尤其值得我学习。今天,聆听了县委李书记在记者节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受感触,对如何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又有了新的体会。现与大家分享。

一、新闻工作者要有政治站位

政治站位是近几年的政治热词,出现频度很高。什么是政治站位,我的理解是要维护党的领导和权威,有大局观,能跳出个人和部门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点,在李书记等县领导身上体现得很充分、也很具体。比如,灌南的化工园区整治,其实灌南早在2015年时就启动化工园区卫生防护距离搬迁,随即又投入10多亿元实施了“六大工程”。前不久,中央办公厅来调研,到化工园区后,他们很吃惊,与他们想像的根本不一样,真正是一个绿色的现代化的园区。其实,这几年灌南领导承受了很大压力,也受了许多委屈,但是能抛开个人荣辱,带领灌南人民改变落后面貌,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这是有目共睹的。我认为,这就是政治站位高。

那么,如何提高政治站位,缩短认识差距、与领导人的正确思路对接呢?我想要知行合一。也就是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对我们基层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对中央政策、对省市县委的工作思路、工作理念做到学深、弄懂、悟透,才能在工作中不会发生偏差。还要思考如何把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更好地推动工作。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耐心,认真对待学习,把学习当作是提升自己的很好途径,切实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二、新闻工作者要接地气

新闻工作既要顶天更要立地。特别我们是最基层的新闻工作者更要接地气。前几年新闻界提的“走转改”,今年提增强“四力”,这些都要求新闻工作者到基层去,在基层中淬炼、在基层中提升、在基层中成长。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时我还在报社时,有一次到孟兴庄的大六湖去采访养殖户。坐车到乡里后,乡里领导都比较忙,就自己坐三轮车,在乡间的高洼不平的石子路上颠颠颇颇行了半小时才到了六湖村,骨头都快要散架了。又步行了三四里,在沂河堆上找到了姓王的养殖户,其时已是中午,就和他端着饭碗,蹲在地上,边看鹅鸭抢食,边聊天。后来我写出了非常精彩的新闻。这么多年来灌南的200多个村,我跑了许多,就现在我还能说出许多村的名子。

但是,现在有了一种不好的现象,一些记者,还不在少数,总喜欢坐在办公室里,满足于打打电话、要要材料、搜搜电脑,一篇新闻就出炉了,这样的新闻能有多少热乎劲可想而知。

接地气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扎实作风,多创作“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真正把鲜活新闻报道出来,把基层好的经验宣传出去,把群众中的典型挖掘出来。丁华明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每年都要来灌南采访。他第一次来时,空着手,我们以为是假记者,可到现场后,他拿着县电视台的摄像机立即变了一个人,那认真劲儿让人佩服,一个镜头有时要反复拍数遍甚至十数遍,直至满意为止。他在灌南还有一个好朋友,一位百岁老太太,他连续三年都在重阳节前来灌南百禄采访老太太,以至老太太看到他像看到了亲人一样拉着手不放。我认为这就是接地气。我们都应该有这种扎实的作风,有这种认真劲儿。

三、新闻工作者要有创新精神

宣传工作是立潮头的工作,如果墨守成规、不思创新,宣传工作只能是传声筒。许多人认为宣传工作是务虚的工作,其实不然。这几年宣传系统有多忙,我想不仅我们系统内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其他部门的人也看到了。主题行动、双城同创、60年县庆、70年国庆、两中心一平台建设等等,那一样的工作不是创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都要我们去摸索。而也正是创新赋予了宣传系统不一样的工作节奏和不一样的魅力。

灌南宣传系统是有创新传统的。“五张文化名片”就是一个响亮的文化招牌,影响深远。我们的主题行动,许多人都没想到搞得这么轰动、这么成功、这么有影响,而且一年一个主题,年年递进。这是因为思考比较长久,方案比较科学,活动比较接地气,真正成为这三年来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灵魂。所以主题行动获得了省创新提名奖,是单独以县级名义上报并获奖的唯一一家。

我们的新闻宣传更需要创新。大家看看今日头条的新闻,已经颠覆了传统新闻的概念,“5个大W”不再是套路。特别是新闻标题,直接、直白,非常吸引人,让人看了一眼就想点开了解详情。媒体记者也不再从事单一工作,而是全能型复合型记者,提笔能写,扛起摄像机能拍,拿起手机能直播。媒体只有主动适应这一形势、记者只有主动转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新闻工作者要学会默默坚守

新闻工作者做的是鼓劲聚气的工作,自己首先要劲气足。要保持好的精神状态,不因一时的得失而焦虑,甚至悲观。要坚信,有付出就有回报。也许回报不一定要去做官,而且人生的追求也不仅是做官一种,还有许多,比如专业的进步。孙洪香老师就是如此,她的剪纸已成为灌南的第六张名片,我想她的成就不比当多大官差。我喜欢看记录片,看到一些科学家为了祖国的核事业,甘愿隐姓埋名,在异常艰苦的大漠戈壁一呆就是几十年,可他们的成就却无与伦比,他们的事迹感天动地,他们才是共和国的脊梁。

我们身边除了孙洪香老师,还有许多这样默默奉献的人。特别在事业单位,因为“天花板效应”,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换个活法,一样干出了成绩。前不久我去县第一人民医院体检,在彩超室,体检医生叫到我名子,一个我不认识的也在体检的人笑着对我说,你是记者,你可是灌南的名人。我当时真的很自豪,也很有成就感。我想,只要认真去对待每一个职业,职业也一定不会亏待你。

张友明部长在县融媒体中心组建工作会议上的话我现在还记忆犹新:要保持平和心态,对人对事看得开,想得开,不必斤斤计较生活中、工作中的一时得失。人生的旅途中,总会伴随着阵痛和机遇,如果得失心太重,不仅影响自己的心境,也可能因为这负面情绪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未来。所以,我们要学会默默坚守,学会微笑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