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苗 苗 张玫莹
通讯员 龚晓青 张文强 唐 玲 吴立新 文必元 刘华俊
近日,教育部针对全国政协关于要保证青少年体育锻炼活动时间的提案做出回应,指出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并让这“1小时”真正动起来。这不仅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学校、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学生:让我真正爱上你
在享受体育运动乐趣,收获成长的同时,同学们对“1小时”也有着更多的期盼。
在徐州市解放路小学,体育组的老师们为体育课创编了100个小游戏。“每堂课老师都会带领我们玩不同的游戏。”三(7)班闫明泽说体育课是同学们最期待的课程。“可每天大课间一小时,除了做广播操,就是固定的跳绳、跑步。”闫明泽说,他期待学校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课间体育活动,让同学们像喜爱体育课一样爱上大课间。
东台市富安镇小学六(3)班韩紫竹是校篮球队成员,从三年级开始,每天放学后她都会留校训练1小时,她还发现“运动后神清气爽,学习时解题思路更清晰了”。韩紫竹也介绍,篮球队队员的学习成绩普遍不错。
老师:保证运动的量与质
“每天1小时”对学生们可非常宝贵哦,为了让这1小时发挥充分效能,学校和老师可动足了脑筋。
“中学阶段学生学业压力加重,但运动时间不能缩水。”沭阳县潼阳中学体卫艺负责人孙昌军老师说,学生的运动时间主要在学校,提高学生每天的运动效率尤为关键。学校对大课间活动做了细致安排,将活动区域分为10个场地,每个场地固定一个项目,同学们可以按照兴趣自主选择。
利用“每天1小时”,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课。“每周三次的社团课绝大多数是与运动有关的户外项目。”据学校体育老师叶可娟统计,大课间、体育课加上社团课的活动时间,学生们每天在校能保证1个小时以上的锻炼时间。
家长:磨刀不误砍柴工
和疫情宅家期间相比,家长们发现返校后“每天1小时”给孩子带来的变化还是挺大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镇江市丹徒区实验小学五(13)班曾艺菲的爸爸陶正中是学校的体育老师,作为家长,他也十分支持每天确保“1小时锻炼时间”。“宅家抗疫期间,虽然学校每天也给学生布置了体育家庭作业,但是开学后能和同龄人一起运动,孩子显然更有动力。”陶老师还认为,规范安全的校内运动也让家长更放心。
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四(1)班陆思齐是校足球队的主力,陆思齐的妈妈很支持儿子踢足球,她认为用好每天锻炼的1小时时间,既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也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了锻炼、学习两不误,思齐上课听讲更专注,回家后做作业的效率也提高了。而足球作为团队运动,让思齐比以前更懂得与人交流和合作了,包容心和耐挫力都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