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诗抄
《台湾志士蒋渭清避难鹭门被逮无力伸雪书此寄慨》
(节选)
回忆胡床曾共语,畅谈主义又谈诗。
横刀砍碎倭魁首,破浪兼撄碧眼儿。
事不由人常废事,时难再遇莫言时。
披坚不息自强志,痛饮黄龙尚有期。
作者:
陈国桢1898年出生于福建莆田,曾就读于莆田第四师范。1920年毕业后,22岁的陈国桢远渡南洋谋生。
在南洋华侨学校当教员期间,陈国桢受进步人士影响,萌生革命思想。1928年11月,陈国桢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厦门从事地下斗争。
1937年,因党组织遭破坏,陈国桢离开厦门,二度流亡南洋。他组织流亡海外的革命青年继续开展革命斗争。1939年,陈国桢加入陈嘉庚组织的“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委员会”和“闽侨总会”,奔走于菲律宾、印尼、泰国、缅甸、越南等国,筹募到大量钱款物资,运回祖国支持抗日。1942年,新加坡沦陷,陈国桢转入地下斗争。
1946年4月,陈国桢在香港寻找到党组织,恢复了党籍。党组织派他重回闽南,开展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1949年3月,因叛徒出卖,陈国桢不幸被捕,同年六七月间英勇就义。
背景:
1926年,陈国桢因母生病回莆田探视,途经广州时巧遇共产党员彭泽民和陈延年。彭泽民时任广州华侨协会领导,他请陈国桢到厦门组织华侨协会,陈延年也介绍他到厦门找中共地下党领导人罗扬才、杨世宁。陈国桢回莆田探母后,即赴厦门组织华侨协会,并参加地下斗争。
1928年11月,陈国桢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疯狂捕杀共产党人。厦门地下党罗扬才等三位领导全部被捕,陈国桢同陶铸等人一起重新组建厦门特区委军委会,分管军械采购。他在厦门从事地下斗争长达11个年头,出生入死,曾两度被捕,贡献突出。
陈国桢想方设法通过台湾商人蒋渭清从台湾偷运军火,供给闽西、漳州、莆田三地共产党游击队。特别是巧妙地从日本人手里购到全国各地军用地图,转送各地红军,对红军反“围剿”胜利贡献了力量。不久后,蒋渭清暴露,在厦门被捕。陈国桢写下此诗,深情感念战友。
释义:
曾忆当年与战友坐而论道,畅谈革命理想和文学诗词。言谈中常恨不能挥刀斩尽日本侵略者,用革命的巨浪推翻列强的欺压。世事并不总随人愿,革命征途难免挫折,其中的艰难一言难尽。但作为革命者还是要坚定信念奋战不息,终有一天我们会迎来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