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凯
中国古代的诗文艺术,各个时期都有特有的体式和风格倾向,在文学评论家眼里,它们都有各自的特色和标签。梁代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的诗论专著,书中钟嵘评玄言诗“淡乎寡味”,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在评论晋代司空张华的作品时,钟嵘引用了谢灵运的话:“张公虽复千篇,犹一体耳。”就是说张华的诗“千篇一律”。而且张华的诗文过于讲究词藻的华丽秀美,这样就显得缺少了男子的风云之气,多了儿女的柔弱情长。
诗文最讨厌的是陈陈相因,千篇一律。古代应试的诗文,比如唐代的试帖诗、明清的八股文,全是一个格式,没有多样的美。清人龚自珍在《题王子梅盗诗图》中说“从来才大人,面貌不专一”,诗人也是以风格的多样化自勉的。现代作家鲁迅没有写很多的小说,但是他因材而定体,能够变幻手法和体式,所以赢得了人们的称赞。
(本栏目由中华成语研究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