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加减乘除”扮美“故黄河”

本报记者 郭 瑞  通讯员 张文强

前不久,徐州市鼓楼区全区域旅游公交专线开通,这要归功于一篇小学生的论文。

“我认为作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故黄河景区,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深厚,人文景观荟萃,但旅游资源并未得到充分挖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去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当天,徐州市解放路小学五(3)班闫语真同学在班上第一次分享了自己对于故黄河景区旅游发展的见解。她还撰写论文,经学校上报,得到了鼓楼区文旅局的重视。

原来五一期间,她响应学校“放假不远游,游就在徐州”的倡议,在家门口的故黄河景区“深度游”。她发现故黄河景区沿线景点众多,但一些古迹风化破损情况较为严重,景区内的设施破损,有的景点甚至大门紧闭,挂上“谢绝参观”的牌子。目睹这些,她陷入思考。

通过查阅资料闫语真得知,故黄河是贯穿徐州主城区的一条天然河道,是徐州人民的“母亲河”。然而,故黄河的旅游资源价值并未被充分发掘。在妈妈的指导下,闫语真设计了一张《故黄河景区知晓率体验感调查》问卷,随机分发给市民,并进行访问。令她没想到的是,大家对问卷非常感兴趣,不仅积极填写,还给出很多建议。通过查阅资料、现场参观、咨询市民,闫语真对故黄河景区的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和特色景点进行摸底、汇总,初步了解景点的分布、特色和现状,并将景点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整理。

“与徐州一些知名景区相比,故黄河景区的知名度不高。”于是,她提出了用“加法”——开发旅游新产品、新线路;用“减法”——清理不文明现象,增强体验感;用“乘法”——扩大景区知名度、美誉度;用“除法”——力行真服务、提升高品质的“四步”方案,提升故黄河景区的旅游服务水平,并撰写《徐州故黄河风景区旅游现状及高品质发展的建议》。小论文不仅得到了文旅局的认可,还获得了第32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闫语真说:“虽然我的研究不一定精准,但我希望这篇调查报告不仅能让故黄河变得更美,也能让它的历史文化被更多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