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从红色地标汲取“红色动力”

本报记者 郭 瑞  通讯员 张思瑶

位于南京市市中心的长江路,素有“一条长江路,半部南京史”的美誉。在这条法桐成荫、富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街道两旁,矗立着许许多多红色地标建筑,如梅园新村纪念馆、“五·二〇”学运广场等,无声地讲述着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故事。前不久,红领·汇杰楼宇关工委在长江路小学举办“寻访红色印迹,讲好长江路上的党史故事”红色革命主题教育活动。聆听红色故事、寻访革命足迹,队员们在这些历史遗迹里寻得了“红色宝藏”,心中的“红色楼宇”也巍然耸立起来。

戎马一生的开国将军

三次过草地,五次爬雪山;排除万难,艰苦训练成为我军第一批飞行骨干;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英勇杀敌,击落击伤117架美机……在南京市军休讲师团成员、原南京军区装备部师长袁晓刚的讲述中,队员们认识了一位战功卓著的开国少将——袁彬将军,了解了他经过革命洗礼,逐渐成长为一名忠诚于党、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传奇一生。

“袁晓刚是袁彬将军之子,他饱含深情的讲述将袁将军的形象深深刻进我们的心中。”听完故事,二(4)班周昱彤郑重地向袁爷爷敬了队礼,“作为班级第一批入队的少先队员,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份荣誉,为红领巾增光添彩。”

承载初心的红色地标

随后,在楼宇关工委胡素珍和潘新生两位“五老”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梅园新村纪念馆参观。1946年5月,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进驻梅园新村,与国民党政府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谈判斗争。纪念馆再现了周总理和老一辈革命家在暗藏凶险的敌人心脏,把生死置之度外开展工作的场景,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

在阔步向前的周总理铜像下列队,在一件件珍贵的史料文物前驻足,聆听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胡奶奶和潘爷爷讲述红色故事,队员们心潮澎湃。“置身其中,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是无数先辈们付出了鲜血与生命,才换来了今天和谐幸福的生活。”四(3)班王羽曈准备将长江路上的红色地标寻访个遍,更多地了解党的历史,汲取红色力量。

传承薪火的精神纽带

长江路周边,现代化的高楼鳞次栉比。为了在这些“竖起来的社区”引入“红色动力”,更好地服务楼宇内职工子女及青年职工,作为南京首个以楼宇为单位建立的关工委——红领·汇杰楼宇关工委,自2018年8月揭牌以来,定期组织“五老”志愿者开展道德宣讲、科技宣传等活动,还邀请革命前辈讲红色故事、全国劳模做演讲、南博专家开课堂。

红色地标赋予了城市厚重的内涵,更给了后人坚实的精神根基,一代代人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红色江山才会更加坚固。上学路上,五(2)班高梓轩路过这些红色地标时,脑海里便会回响起听过的红色故事。他说:“作为一名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的少年,我要继承发扬红色精神,刻苦学习,增强本领,长大为建设家乡、报效祖国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