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王若飞:恨不能死于战场

“弟处逆境,与普通人不同处,即对于将来前途,非常乐观。这种乐观,并不因个人的生死或部分的失败、一时的顿挫,而有所动摇。弟现时所最难堪者,为闲与体之日现衰弱,恨不能死于战场耳!每日天将明时,枕上闻军营号声,不禁神魂飞越!嗟乎!吾岂尚有重跃马于疆场之日乎?”

 

作者:

王若飞少年时期便投身革命,先后赴日本、法国、苏联留学,是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的发起者和负责人之一。1925年,王若飞回国担任中共豫陕区委书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他临危受命,担任中共江苏省委代理书记、农委主任,秘密奔波于南通、无锡等地,发动土地革命,组织农民暴动,在大江南北撒播革命的火种。

1928年6月,王若飞在苏联出席中共六大后进入列宁学院深造。1931年回国后,担任中共西北特别委员会特派员,指导西北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和少数民族工作。同年11月,因叛徒出卖,王若飞不幸在包头被捕,开始了长达5年零7个月的监狱生活。

全面抗战爆发前夕,王若飞经党组织营救,重获自由。1944年5月,王若飞随林伯渠参加国共谈判。抗战胜利后,王若飞协助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极为艰巨的谈判。1946年4月王若飞在乘飞机回延安的途中遭遇空难,不幸牺牲,时年50岁。

 

1931年11月,王若飞前往绥远农村一带开展革命工作。一天晚上,国民党特务破门而入,王若飞来不及逃走,只能将身上携带的核心秘密文件吞到肚子里。

国民党为了迫使他说出党的秘密,对他施以酷刑,可王若飞宁死不屈,严守党的秘密,坚决同敌人作斗争。傅作义得知后不由得赞叹:人才都出自共产党内呀!傅作义产生了拉拢他的想法,表示只要王若飞肯留在绥远做事,就可立即释放。可王若飞得知后再次拒绝,并表示已做好赴死的准备。不仅如此,他还给傅作义写下万余字的《抗日救国意见书》,希望其能够高举抗日大旗。王若飞的种种爱国举动,对傅作义影响深远,他经常和王若飞探讨时局。

狱中的生活十分艰苦,可王若飞苦中作乐,他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名著,撰写了多篇励志文章,还写下“为谋解放头可断,留得清白在人间”的座右铭。经组织营救,王若飞于七七事变爆发前夕恢复自由。

这是王若飞在狱中写给姐夫的一封家信,展现了他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