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学以致用成“药王”

孙思邈是唐代初期著名的医学家。他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一天能诵千余言,到七八岁时,就已“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言谈话语,才华横溢”。

孙思邈曾生过一场大病。病愈之后,他便决心学医,想要学得高明的医术,为成千上万的人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父亲为了让他能实现学医的愿望,到处为他借书,孙思邈自然也发奋苦读。因为许多书是借来的,有的还是花钱租来的,所以他读得特别仔细,并从中摘录了大量资料。有的书他感到非常重要,可是又买不到,便一边读一边抄,最后一字不漏地全抄了下来。

孙思邈不仅注重从书本中学习知识,而且注重临床实践。每当听说某村有病人,请来医生医治的时候,他都要去看医生是如何诊断、如何用药的。当医生看完病走后,他隔三两天又会去病人家中,询问治疗效果。当听说某地有名医时,他宁可自己不吃饭,也要省下钱,备上厚礼,登门求教。为采一种中草药,他翻山越岭,划破了手指也丝毫不觉得疼。为了学好针灸,他常在自己身上做试验,一直找到扎入体内的最佳穴位为止。

就这样,孙思邈不仅通读了大量医学书籍,获得了渊博的知识,还广泛搜集并细心研究了民间流传的治病偏方。同时,他边读书边实践,为当地百姓治愈了不少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最终成为一代名医,被人们尊称为“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