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彤 通讯员 刘继武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七(32)班卞思捷从小爱“拆家”:拆闹钟和手表,了解里面的机械结构;从灯泡中抽出钨丝,看能否在空气中发光;拆电动玩具,研究电路板……而如今,爱“拆家”的他却摇身一变,成了“改装达人”。
卞思捷的改变要从五年级发生的一件事说起。那次,妈妈给他买来物理化学实验箱,满足他的“拆家”欲望。用实验箱里的各种实验器材,卞思捷完成了电路实验,水果电池实验,电磁感应、凸透镜成像等实验,五年级就自学完初二物理知识的卞思捷做起这些实验来压根不用看说明书,因为“这些实验物理课本上都有”。
最近,利用太阳能电路板和小电机,卞思捷拼装了一台太阳能动力小车,可他嫌小车跑得太慢,便在小车电机里换上了磁力更强的电磁铁,将它改装成了“动力加强版”,“这样电机的转速提高了,小车就跑得更快了。”这次改装的灵感其实来源于一次“事故”:有一次,卞思捷的摇控汽车被摔得七零八落,就把摇控汽车的电机拆了研究其构造,“结合在科学社团学到的知识,我把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摸了个透,才有了这次成功改车。”
卞思捷的改装知识大多来自于网络科普视频和自己动手“瞎琢摩”。在拼装动力小船时,他一开始采用“差速锁”方式控制两侧不同动力输出实现转向,可效果不理想,最后只好采用尾部转向舵方案。卞思捷总结经验:“差速锁不是不行,但是只适用于低转速,高转速时机械结构就承受不住了。”这样的“瞎琢摩”有时还挺“危险”。过年放鞭炮,卞思捷不敢亲自点火,就设计了一个电子点火器帮忙。就在他兴冲冲进行安装调试时,点火器突然打着,鞭炮意外起爆,炸得卞思捷两手漆黑、灰头土脸。
卞思捷的改装有时也能在生活中派上用场。看到送外卖小哥骑车送餐因为颠簸而溅洒汤汁,他把从网络上学到的陀螺仪原理用在了送餐箱子上,改装出“基于三轴陀螺仪原理的防溅洒外卖餐箱”,在省科创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如今卞思捷又迷上了计算机编程,一直陪伴他的拼装机器人被他修改程序后,成了可以自动在客厅里“巡逻”的“家庭卫士”。“改装小达人”卞思捷现在已经拐上了“智能化”探寻的新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