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六百多年前,齐相管仲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在管子看来,如果不能让百姓丰衣足食,那就甭指望百姓讲究礼仪、重视荣辱。
管子的观点符合唯物论。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礼仪荣辱,自然受到作为经济基础的衣食足否的制约。“穷山恶水出刁民”,此语虽有偏颇,但也不是全无道理。精神文明的高度,从来都受限于物质文明的高度。
在《史记》中,汉高祖刘邦的谋士郦食其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往往决定于吃饭问题的解决程度。因此,历朝历代,只要是清醒的国家管理者,无不将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当作头等大事。从奔小康到美丽乡村建设,也是基于这个道理。
当然,也并不是物质条件充裕了,精神文明便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物质文明只是给礼仪荣辱提供了基础,礼仪需要倡导,荣辱需要界定,精神文明需要建设,就是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