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巴依卡: 一心向党的“高原雄鹰”

72岁的塔吉克族老人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70多年守卫边疆,其中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在近40年的戍边生涯中,一直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帕米尔高原,为边防官兵指向带路,参与巡边护边,行程超过3万公里。2024年9月29日,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被授予“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

义务向导巡防“死亡之谷”

1949年12月,红其拉甫边防连刚刚成立,就要执行边防巡逻任务。巡逻的目的地是被称为“死亡之谷”的吾甫浪沟,因路途险峻而出名,只能靠牦牛引路,往返一次需要3个月,路上还常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若没有经验丰富的向导,官兵们将寸步难行。

就在这时,巴依卡的父亲塔吉克牧民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自告奋勇当起了连队的义务向导。此后的23年间,他带领着边防官兵,走遍了红其拉甫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

巴依卡说,从小父亲便教育自己,正是边防官兵们夜以继日地守护祖国边关,各族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给他们带路,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1972年,父亲把这份责任传给了巴依卡,“你要继续走我的路,为祖国的边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守护国门,与死神同行

巴依卡继承父志,足迹遍布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被当地军民称为边防线上的“活地图”。他凭着多年经验,无数次为边防官兵化险为夷。

一次,巴依卡带着边防战士骑着牦牛经过开拉阿甫河。走在最前面的他被一个大浪冲到一块石头上,腿部骨折,痛得几乎晕过去。另一名战士也被冲入汹涌的河水中。千钧一发之际,巴依卡不顾伤痛跳入水中,硬是把战士拉了回来。但很快,巴依卡就不省人事,经过数小时的抢救才挽回了生命。

像这样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事,不知发生了多少次。

1986年,父亲凯力迪别克病重。可巡逻任务就在眼前,巴依卡十分纠结。父亲看出了儿子的心事,嘱咐他将精力放在巡边上。巴依卡忧心忡忡地踏上了巡逻征程。他走后没几天,父亲就离开了人世,被埋在了红其拉甫的山谷间。那是父亲特意要求埋葬的地方,因为那里可以眺望到国门。

1998年6月,巴依卡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时常说:“巡逻护边是国家的事情,也是牧民的责任,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

37年,700余次巡逻,行程超过3万公里。巴依卡遇到的急难险情不胜枚举,但他从来没有停止守边护边的脚步。

“56个民族的孩子都是我的孩子。”

2009年,巴依卡像父亲一样,将这份责任和爱国守边精神,传承给了儿子拉齐尼·巴依卡。拉齐尼从十几岁开始就跟着父亲一起巡逻,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等技巧。巡逻路上,拉齐尼也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一次又一次帮边防官兵化险为夷。一直以来,他都是父亲的骄傲,红其拉甫边防连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与巴依卡一家三代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然而,2021年1月4日却成了巴依卡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那天,雪花纷纷扬扬,正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在经过学校人工湖时,看到一名儿童落入冰窟。拉齐尼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他拼尽全力把孩子托出水面,用最后的力气将孩子往冰面推了一把,随后坠入冰冷的湖中,生命定格在了41岁。

噩耗传来,巴依卡心痛欲绝。但当获救小孩的母亲在他家门口迟迟不敢进门时,老人主动出门将对方迎了进来。

“拉齐尼救人我并不意外,失去儿子我心里特别难过,但他是为了救孩子牺牲的,我为他感到骄傲。”他告诉这位母亲:“虽然他离开了我,但是56个民族的孩子都是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