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是明朝初期的著名学者,曾被誉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他不仅博学多才,还是一位为世人公认的诚信君子。
每期诵读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离娄上》
释意: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极端真诚而不能使别人感动,这是未曾有过的事;不真诚,是不能感动别人的。
诚 信
阜东谈修德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建立在现代社会的理性、契约、法治基础上。它源于中国传统道德观,又有所发展。
在古代儒家,诚信最初是两个道德范畴。
诚是《中庸》的主题,子思、孟子都将诚提升到了天道的高度。“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是天道,而它表现在人类社会,它就是人道。诚,就是在遵循天道而行人道。信是孔子倡导的四教(文、行、忠、信)之一,孟子将它作为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中朋友间的道德规范。而随着历史的前行,诚信逐步成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上升为普遍的道德规范,个人、单位、政府,都必须诚信。
诚信,就是真诚守信,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不自欺,不欺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诚信是社会健康的标志,它如同水和空气对于人类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在一个诚信匮乏的社会,人们将终日生活在疑惧之中。
《狼来了》的故事,应该成为永远震响的警钟。
寒夜抄书
宋濂少年时特别喜欢读书,但那时由于家里穷,买不起书,所以每一次都是从别人家里借书来读。每次借书,他都按时还书,从不违约,因此,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有一次,他从别人那里借来了一本好书,越读越爱读,便决定把书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便连夜抄书。
当时正是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夜深了,母亲见他仍伏案抄书,便心疼地劝道:“孩子,都深更半夜了,天又这么冷,天亮再抄吧。别人又不是急等这本书看。”
宋濂说:“不管别人等不等书看,到期限就要还,我不能说话不算数。如果我失信于人,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那么,我又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呢?”
雪天求师
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了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了鹅毛大雪,漫山遍野一片白色,西北风还猛烈地刮个不停。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拉住他问:“儿啊!你这是要去哪里啊?”宋濂回答说:“我去向老师求学啊,这不是早就约好的吗?”
“可是这种天气怎么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也早已大雪封山了。你就一件旧棉袄,根本抵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母亲心疼地劝宋濂。
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错过跟老师约定的日期,这就是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说完,宋濂就冒着风雪上路了。
看到顶风冒雪赶来的宋濂,老师不住地称赞:“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以诚事君
宋濂在明太祖朱元璋朝中当官时,从来都是实话实说,而不为了奉迎皇帝说假话。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皇帝有时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触怒了皇帝朱元璋,别的大臣一味奉和,宋濂却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冷静下来的朱元璋再看茹太素的奏章,觉得其中确有值得采纳的内容,于是感谢宋濂说:“如果没有你,我几乎错怪进谏的人了。”
听故事 学国学
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如果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