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温馨亲子“劳动课”

本报记者 邓 园 周 琳  通讯员 吕震艳 周 红

高尔基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从小,我们就在父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头禅中,学习家务和自理。今年的五一劳动节眼瞅着就要来了,让我们来秀一秀家中的“劳动课”上,父母为我们传授的独门秘技吧!

成为您那样的“劳模”

在家中,父母是我们的劳动榜样,他们认真工作、勤劳持家,让我们沉浸在学劳动、爱劳动的氛围中。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们也力争成为家里的“小劳模”。

“我的妈妈是超人!”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五(3)班的李雨豪说,妈妈总是忙个不停,不光将家里的一切安排妥当,还将工作的计划列好。妈妈教育李雨豪早上早起下功夫,个人和家庭卫生,甚至学习、工作的效率都会大幅提升。在妈妈的引导下,李雨豪也养成了早起整理房间、收拾书包的好习惯。

如果在家庭内部评选“劳模”,江阴市峭岐实验小学六(6)班的封卓言一定会把奖章颁给妈妈。妈妈工作很忙,还是早上家务的“承包人”,是家里最晚睡、最早起的人。受妈妈的影响,也因为心疼“劳模”妈妈,封卓言也渐渐成长为“小劳模”,叠被子、拖地等已成为她的拿手项目。

劳动不光是做家务

家庭“劳动课”培养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是技能与情感“共赢”的课程。父母给我们上课的“教室”不光在家中,也可能是社区,是田野。

在丹阳市幸福二村小区里,有一棵叫“快成荫”的小树,被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五(3)班的束沄纳照顾得很好。“以前小区花坛缺乏管理,到处都是枯枝败叶。”束沄纳的爸爸号召小区居民一起关爱身边的花草,每家都认领了一块“责任田”。在这方小天地里,束沄纳跟爸妈一起动手种树、养花,学到了不少种植知识。

江阴市峭岐实验小学六(6)班的缪锦皓从小就不娇生惯养,不光家务做得很溜,还常和父母一起去田间劳作。最近家里的土豆大丰收,缪锦皓和爸爸扛起锄头去田间。“面朝黄土背朝天”虽辛苦,但不远处爸爸的背影给了缪锦皓坚持的力量。通过田间劳作,缪锦皓更加珍惜粮食,还修炼出一些劳动技能为家人“减负”。

 

劳动重点在坚持

万事都不能一蹴而就。父母常提醒我们,劳动贵在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将劳动真正融入每一天的生活中,并慢慢养成勤奋、敬业等品格。

“坚持很困难,养成习惯后就不再困难了!”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五(6)班的邵一依说,从小,她就在妈妈的示范下,学到不少劳动技能,如按颜色深浅收纳衣物等。妈妈说,劳动并不是只在节日时大干一番,而应当渗透在每天的生活中。现在,邵一依不光养成每天归纳作业、收拾书桌的习惯,学习成绩也稳步前进呢!

每年劳动节,学校都会组织同学们大扫除,江阴市峭岐实验小学六(5)班的吴鑫悦将这份热情延续到家中,但常常只有“三分钟热度”。妈妈告诉吴鑫悦,劳动必须贯穿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在妈妈的带领下,吴鑫悦不仅能常年“承包”房间卫生,在外面也常捡拾垃圾入筐。他笑着说:“我都有点劳动的‘强迫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