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美术课上过“佳节”

本报记者 雪 来  通讯员 夏敬球

 

开栏的话:校本课程,曾是个“舶来品”,来到我国已20多年。它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调动老师积极性,为同学们提供亲切而有趣的“加餐课程”。每所学校的校本课程都有各自的精彩,或浪漫,或乡土,或厚重……在这些倾注着老师心血的定制课程中,同学们享受着、收获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是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五(4)班的朱云瑶在语文课上学到的,又在美术课上“深入”地复习了一遍。朱云瑶说:“在美术课‘清明祭扫各纷然’一文中,我了解到清明节还有个别称叫踏青节。”在这节课上,朱云瑶和同学们不光在老师的引导下画了春天郊游时看到的美丽景象,还学会了制作扫墓时用的小白花。

为激发同学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中华中学附属小学美术组的老师们花了两年时间来开发《中华传统节日》校本教材和课程。他们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挑选出跟同学们“贴”得最近的12个节日,以美术课程教材的形式,引导同学们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与编写教材的李蒙老师说,这12节课中既有传统节日的诗歌呈现、知识介绍,也有同学们的绘画作品,更添上手工环节。

“美术课不光锻炼了我的画技,还让我增长了知识!”五(2)班的刘禹希原本并不知道“龙头节”的典故,而在学习了“五谷丰登龙抬头”一课后,她才知道这个节日的习俗是剪头发,重要的仪式是“敬龙祈雨、保佑丰收”。

五(4)班的魏宁曦从小就喜欢吃粽子,上周刚上完“端阳喜庆赛龙舟”一课,她就翘首盼望着端午节的到来。“我学会了包粽子,虽然只是用纸片‘演习’,但我迫不及待想用粽叶来巩固这一新技能。”魏宁曦说,从小她总是吃奶奶包的粽子,今年端午节,她想亲手包一些低糖粽,让奶奶也解解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