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萍
近日,我参与听证了一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涉嫌的罪名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9名职业院校在校生参与此案,充当“卡农”,为不法分子“跑分”。
“卡农”是指专门为犯罪分子提供银行卡,用于流转非法涉案资金(也就是黑钱),从中非法牟利的人。“跑分”是指用自己的银行卡或微信、支付宝的收款码,帮助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团伙进行洗钱,让赃款黑钱在多个银行账户之间不断转移,人为设置追查障碍。再看这9名在校生,一个月内,为不法分子转账72万元,获利仅仅1300余元,平均每人不到150元。虽然获利寥寥,却因触犯法律,受到留校察看或相应的刑事处罚。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这个罪名不以获利多少为构成要件。法律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0年10月,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公安机关先后四轮集中收网,严厉打击非法出租、出借、出售银行卡和支付账户行为,斩断黑钱的资金流,“跑分”这一黑色产链在一定程度上被有效遏制。
“断卡行动”后,需要大量洗钱的不法分子将目标瞄准了在校生,因为他们有独立的银行卡,不受父母制约,且缺乏社会阅历,容易被蝇头小利诱惑,在校住宿生成了黑色产业链的一股新生代。不法分子以课外兼职等理由,引诱在校生持自己身份证办理银行卡,绑定微信或支付宝账户,提供给犯罪团伙使用,用于洗钱等犯罪活动。近两年,不少在校生因此被追究刑事责任。
从众心理和消费无节制是集体式犯错的主要原因,在校未成年人与外界联系时务必慎重,务必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不劳而获的钱绝对不能拿。家长和学校要引导学生正当合法兼职,提升法律意识,有效保护自己。(作者系常州市政法系统关工委秘书长、常州市检察院“纪萍工作室”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