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华夏古韵,薪火相传

人类的脚步和灵魂从未停止过流浪,在广袤大地上留下了无数璀璨文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生生不息,也有一些珍贵的东西正在渐渐远去。

——《纸上》·自序来自春天的秒针

历史文化凝结着时间的记忆,非遗宝藏沉淀着遥远的智慧。从炎黄大帝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从楚汉相争到魏晋的人文风骨,从隋唐的开放包容到兼收并蓄,历史长河中始终有些东西在闪闪发光,中华非遗文化如同涓涓细流嵌入我们的灵魂,我们每个人都是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发扬者。

水榭傍细柳,画舫推清澜。泰州兴化河渠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构成了“隔河千里远,出脚就用船”的自然地貌。船与水乡人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不可或缺,长此以往,造船手艺便成了兴化人的一种绝活。在宋代范仲淹修筑“范公堤”之前,兴化竹泓镇上便有了制作沿海捕捞渔船为主的手工作坊;明清以来,竹泓木船的制作便逐渐走向成熟。延续了千年的手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国家级非遗文化。山水似点墨,犹如丹青未干,现在的传统木船技艺也逐渐发展成文化产业园区,建成了集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示范基地。我们沉浸在展览中,仿佛跨越了千年,探寻到了那些快要消逝的传统手艺,感受到了那份独属于水与船文化的氤氲温暖。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非遗文化精神历经数千年风雨的洗礼,体内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坚韧,深深地篆刻在民族的骨子里,代代相传。君可见,泰州淮剧国家级传承人陈德林独创“陈派唱腔”,风靡大江南北,掀起淮剧新气象;君可见,兴化茅山号子“刚柔并济”,展现独特的民族演唱方式;君可见,靖江宝卷将民间信仰与讲唱文学合二为一,吸引民间艺人发扬传承……通过非遗文化展,我们仿佛看到了古人在桌边专心思考,精心雕琢,仿佛看到了中国辉煌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

古老的技艺不应该在流传中走向消亡,而是在我们的传承中推陈出新,“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中播种。”我们继承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开拓着中华文化的光明未来,优秀的非遗传统文化定能够薪火相传!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文化之风,山高水长。吾辈坚定着传承与创新的步伐,与千年璀璨瑰丽的文化共舞,让非遗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新的光彩,江山留胜迹,薪火永不灭。

04220632 叶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