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探索“π世界” 体验“数学美”

本报记者 张玫莹 通讯员 秦美娟 韩 纯

要问3月14号是什么日子?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东校区五(1)中队的队员们一定会告诉你——是“π节”!每年的3月14日是“国际圆周率日”,即庆祝数学常数“π”被发现和运用的日子。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五(1)中队的小小“数学家”们跟随老师,从“故事π”“艺术π”等方面,探索了有趣的“π世界”。

队员朱宥熹首先科普了π的来历。原来,圆周率的概念起源于人类对车轮的发明和使用。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和中国的古籍中,都有关于圆周率的记述。“说到我国与圆周率的渊源,就不得不提我国历史上的三位‘π爷’啦!”接着,队员周茉介绍了张衡、刘徽和祖冲之与圆周率之间的故事。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π”等于3.14,三国时期的刘徽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点后4位,而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上的杰出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了小数点后7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做到这一点的科学家。听了朱宥熹和周茉的介绍,大家直呼:“我们的祖先太有才啦!”

别以为π是一串永远数不完的冷冰冰的数字,将它运用到艺术之中可美着呢!瞧,外国设计师将圆周率前10000个数字用相对应的颜色连接,形成了色彩斑斓的绘画作品。听!π还有自己的歌曲呢,根据圆周率数字对应的音阶弹奏出的旋律竟然如此美妙。跟随老师领略与π有关的艺术作品,周茉感叹:“没想到π这么有‘艺术细胞’!”

欣赏完“π之美”,2分钟限时挑战记忆圆周率大比拼一触即发。“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队员们“脑洞”大开,一边看着大屏幕上展示的小数点后80位圆周率值进行背诵,一边尝试用小诗来帮助记忆。比赛开始,队员陆俊杰鼓起勇气走上讲台,刚开始背的时候有些磕磕绊绊,他便在心中默念圆周率小诗,后来越背越顺溜,成为班上背出圆周率位数第二多的同学!

课后,队员们还意犹未尽,有的三五人聚在一起,展开背诵小组赛;有的上网搜索了更多关于圆周率运用的知识;有的还将自己在这次“π节”中的收获绘制成手抄报……与π共度一天,队员们收获了关于数学的奇妙体验。

底图为用圆周率数字做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