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文化星空中的两颗“自由星”
——读《经典常谈》偶感

江苏省前黄高中景德书院(1)班 马艺珊

指导老师 黄雪琼

“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在朱自清著的《经典常谈》一书中,我认识了两位大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

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是第一个将田园生活引入诗歌的古代诗人。世俗是非混淆,他便辞官归隐。在南山下,东篱旁,菊丛中,陶渊明忘却了世俗。没有了寤寐思服,也就没有了辗转反侧,过得自然是悠哉游哉。

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闲静少言,不慕名利”,陶渊明淡泊名利、自得其乐。他宁愿“夕露沾我衣”,也要“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的文字生动空灵。在他笔下,村舍、桃李、桑麻,这些司空见惯的东西,仿佛被赋予了灵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劳作虽不顺利,但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充满了欢乐。身处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陶渊明为心灵找到一方净土。身居世外,肩负着一份清贫——这就是陶渊明。

谢灵运,山水诗派的鼻祖。与陶渊明不同,他是有政治抱负的。他自幼家世显赫,成年后承袭爵位。可功名利禄无法阻挡他豪放自由、向往山水的天性。谢灵运政治生涯并不顺利,他自叹怀才不遇,于是游山玩水、饮酒作诗。

那层峦叠翠、山野泥泞,都留下了谢灵运的足印。有多少人追随着他的脚印,走遍了万里山河。他迷上了空灵的、纯粹的美;他去掉鞋屐前齿以攀高峰,去看蓝天,望大海;他去掉鞋屐后齿,投入山谷的怀抱,追求流水的明亮、大鹏的自由。

谢灵运的诗清新秀丽,后人评价他“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在谢灵运的诗里,山水脱离了对人的情感的依附。

在《经典常谈》的文化星空中,无数文学大家熠熠生辉,绽放光彩,而陶渊明和谢灵运,无疑是其中最有趣最自由的两颗。

《经典常谈》精彩章节:

诗的源头是歌谣。

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