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彤
“这是渔网,大面积捕捞还得靠它呀!”走进洪泽湖民俗博物馆参观时,出生于渔民家庭的泗洪县雪枫学校四(2)班周畅感到特别亲切。馆中收藏的老物件和工艺品,如同一幅幅洪泽湖地区农村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画,唤醒了他的记忆。
看着洪泽湖渔民生活馆里那些用竹、线、绳、铁、布等材料制作的捕捞工具和生活用品,周畅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在他小时候,一家人生活在船上,每天爸妈带着他在洪泽湖上打鱼、采摘,直到上小学他才随父母上岸生活,所以对各种捕鱼工具的用途,他都了如指掌。“在浅水处可以用鱼筛筛鱼,而捕鱼笼最省心,放在水里,鱼儿游进去就像进了迷宫,再也出不来了。这些都是我小时候的‘玩具’!”
在民间手工艺展示区,一组以洪泽湖当地虎文化为主题的布艺绣品引得同学们驻足观看。虎头鞋、虎头帽、虎头套袖、老虎枕头,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手工针线制品,展现出独特的虎文化内涵。四(2)班李思琴说:“我小时候也戴过虎头棉帽,又暖和又神气,大人们说戴着会带来吉祥。”
最有特色的还属洪泽湖渔鼓,这种始于唐代、具有浓郁渔家风格的艺术形式,经千年传承,被誉为民间舞蹈的“活化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学们被渔鼓的鼓点节奏、舞蹈的活力深深吸引,纷纷试着学习敲击渔鼓,亲身体验这项非遗的独特魅力。讲解员阿姨告诉同学们:“洪泽湖渔鼓打击的方法、发出的声音、制作的材料等都十分独特,体现了洪泽湖地区特有的音乐文化。”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的小脸上始终洋溢着兴奋和好奇。这次参观,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他们打开了走进家乡民俗文化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