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且将乡愁寄六郎

都说人一开始回忆就开始老了,可自觉并不老的我,近来却常常陷入回忆。回忆老屋门后的桃树,回忆田野中的西瓜棚子,回忆与小伙伴一道摸鱼逮虾,回忆在那月亮底下属于童年的游戏……那样的岁月,艰难中有快乐,苦涩里有甜蜜。

因而,也总不由在想,我们孩子的童年又在哪儿?如果说我的回忆就是属于我的乡愁,那么,长大后我们孩子的乡愁又在哪儿?难道,在那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的水泥丛林中,或在那普天之下一样灿烂的霓虹灯下?

初夏时节,随着芜湖作家采风团一道走入六郎镇采风时,我蓦然发现,六郎是一处适合寄放乡愁的地方。

不是吗?属于江南水乡的六郎镇,有着江南水乡典型的美。水网曲折,有着迷宫般的河道通向各处。水面之上,鹅鸭成群,在水里捕食嬉戏,快快乐乐,自由自在;清澈见底的水面之下,鱼儿成群结队,来来往往,穿梭不停,无忧无虑,悠哉游哉。坐在六郎任意一条河沟边,伸一支钓竿,看岸边花红柳绿,看水面倒影如画,看天空白云悠悠,都如身处桃花源里,时间的脚步也会因此而慢了下来。

那么,生在水乡长在水乡的人们,如果愿意,不都是可以将自己的乡愁寄放在这儿?

作为古鸠兹的所在地,六郎有着几乎等同中国文明史的历史。走在六郎境内,一座座徽风皖韵的小村落掩映在绿树之中,那高高耸起的马头墙,那醒目端庄的粉墙黛瓦,使人不由感到徽文化的独特魅力。

尤其值得留恋的是镇内的历史文化名村“北陶官巷”。北陶官巷是一个有着五六百年历史的小村落,远远望去,村子四面环水,水光潋滟,加上池中碧绿的荷叶、鲜艳的荷花,池边依依垂柳,各色鲜花,如同仙境一般。信步村内,道路整洁有序,房屋错落有致,房前屋后,人们因地制宜或栽种果树鲜花,或培育时鲜小蔬。别小看了这小小的村落,有明一朝,共有13人在朝廷为官,之所以命名为“北陶官巷”,与村内那十三条为他们修筑的“官巷”有关。而聚族而居的官巷人,也一直珍惜着这样悠久而灿烂的历史,那样淳朴而友善地对待四海友人。

那么,有着江南水乡美景,又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六郎,是不是也足以安放任意一个骨子已经被徽文化浸润透的人的乡愁?

岁月终究是向前行走的,六郎镇也是不断前行的。在珍惜优美风景、悠久历史,构建传统乡愁的同时,六郎人也在创造着属于现代的乡愁。那“瑯山愚公”生态园的千亩桃林,可踏青赏花,可采摘休闲;那“芜湖野树林百菇园”,可学习培育菌菇,充实知识,可享受特色美味,大快朵颐;那“益然香木榨产业园”,可亲身体验属于中华非遗的木榨技艺,可目睹不同地域的古旧农耕器具……更值得期待的,是“殷港艺创小镇”的建设。成型之后,这里将有着景色秀丽的“青弋江艺术长廊”,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的“国际艺术家村”,具有鲜明徽文化特色的“皖南非遗中心”等功能区。

而所有的这些,是不是也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一代人的乡愁?

六郎,一个适合安放乡愁的地方。那么,且将乡愁寄六郎,多到六郎镇去走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