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敬老院里“课程”多

本报记者 邓 园  通讯员 许湘山

“我最喜欢的历史课,开设在敬老院里!”兴化中学高一(11)班的张鹏宇说,节假日,他常跟小伙伴们一起来到兴化敬老院,在为老人们服务的同时,也交上了“忘年的好友”,听他们讲述兴化这些年的巨变以及新中国的发展史,都能收获鲜活实在的“干货”。

在敬老院里,兴化中学高一(11)班的张召杨锻炼了劳动能力,“之前在家我‘十指不沾阳春水’,连整理房间都得求助妈妈。”可每月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时,要为他们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这就“逼”着张召杨必须眼疾手快,真正动起手来。“为了将敬老院的玻璃擦得更干净一些,我还请教了妈妈,并在咨询后购买了去污力强的玻璃清洁剂。”在家试验成功后,张召杨果然“如愿”将敬老院的玻璃门、窗户都擦得干干净净,引得老人们齐声称赞。“这些爷爷奶奶们大概很难把我跟过去那个懒虫联系起来吧!”张召杨笑着说,其实这些爷爷奶奶才是“改造”自己的“老师”。

敬老院的李爷爷年轻时曾是历史老师,他告诉同学们,40多年前兴化城区水网密集,很少有桥,人们出行主要靠船只。“上世纪80年代,南官河上架起五里大桥,极大地方便了两岸市民出行。如今,重建的五里大桥成为主城区与开发区之间的重要纽带,还有长安大桥等三座桥梁……”张鹏宇最喜欢在劳动之后,听李爷爷讲从前的故事,“我既为家乡、为祖国的变化而感到骄傲,同时也深受激励,思考自己该如何为家乡和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这些小志愿者们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也在敬老院的活动之中不断增强,如今,他们又纷纷投身到其他志愿服务活动当中。“前段时间,我们还成为了小高考志愿者,为来到我校参加小高考的学长学姐们引路、倒水。”张召杨说,志愿活动给了自己更多与他人接触交流的机会,同时也锻炼了自己方方面面的能力。“不管学业压力有多重,我都会坚持做志愿者,这也是一门必修的功课!”